本报讯(记者刘冕)目前,本市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已经拟定,包括二环内旧城整体在内的18片文物埋藏丰富的地域榜上有名。第四批埋藏区公布后,本市地下“文保单位”数量将翻一番,达到50余处。
北京旧城整体是指62万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即明清时期北京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的城市区域,也就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
“名单公布后,旧城将成为本市面积最大的一块地下文物埋藏区。”市文物局考古科研处处长王有泉说,纳入文物埋藏区后,凡是在旧城内进行的施工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前期调查、考古勘探等步骤进行。
据了解,此次入围的18片文物点还包括金中都、亦庄地下文物埋藏区等。所谓文物埋藏区,相当于地下的“文保单位”,将享受到更多保护“特权”,在其范围内动土统统需经严格审批。
目前,本市已公布三批地下埋藏区,共计36处。最近一次文物埋藏区于2000年公布。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发掘出土的文物不能得到及时保护,甚至遭哄抢的情况时有发生,破坏文物的事件屡禁不止。有关专家认为,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地下文物遭破坏的高潮期。因此,公布新一批文物埋藏区刻不容缓。
地下文物保护郊区好于城区。从2004年到2006年,经过勘探发掘的工程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大兴、通州、延庆等区县,共119项。而位于二环以内经过正式报批发掘的工程仅有12项。未进行勘探经群众举报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二环以内和丰台、海淀等区,共79项,而郊区县仅12项。
面对这种局面,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建议,将地下文物保护列入规划和建设审批前置条件。“北京采取土地联审会议的形式,让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土地部门一道参与土地上市前的联合审查会,以取得地下文物保护的先机。此外,还应坚持大型工程必须进行地下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调整规划程序,将地下文物保护列入规划和建设审批前置条件。”他说。RJ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