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思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强调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我的感觉,根据是很充分的。
第一、中共中央已经在2006年7月10日至12日专门召开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已经发表重要讲话。
并且于2005年2月18日、2006年2月8日、2006年7月24日连续发布了3个中央文件,就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作出了部署。
中央明确指出,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强调:“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十届27次常委会议、6月29日召开十届28次常委会议,决定任命万钢出任国家科技部部长、陈竺出任国家卫生部部长。
这两个决定,意义重大。结束了35年来没有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正部长职领导职务的历史,结束了29年来没有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正部长职领导职务的历史。并且以此为标志,开创了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地方各级党委和国家权力机关,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做出了榜样。
人们还注意到,2007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指示精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中开展向袁隆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并召开座谈会。这是中共中央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树立的一面旗帜。这件事情,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第三、归结一句话,中共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是因为事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央明确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中央充分肯定: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认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富有诸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从理论层面看,有利于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的重要展示,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要本质。可以帮助一些人清除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的错误观点,例如,共产党政权清一色的观点,民主党派无用论的观点,党外干部有职无权的观点,等等。
第二、从实践层面看,有利于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3份中央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以及法院检察院领导职务的工作部署。
2007年10月10日人民网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先锋论坛》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谈“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新进展”。
陈喜庆介绍了一组数据: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达到了3.1万人,其中有18人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有27个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都配备了党外副省长、副市长或者是副主席。另外还有90%以上的地、市、州、盟和87%的县、市、区、旗配有党外的副县长、副区长、副旗长。
第三、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关于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指示精神,有利于解决好一些不到位的问题,形成新的气象,开创新的局面。
1、如何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有人说,时代不同了,情况不同了,不可比拟了。
我认为,这一类说法是有一些道理,但是不完全有道理。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历史经验,并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指示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这项工作,做得更加富有成效。
虽然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
这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上的极其宝贵、极其重要、极其成功的历史经验。这一经验,无论是在夺取全国政权前的地区政权建设上,还是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的全国政权建设上,都是绝对必要的、重要的、长期的、坚定不移的方针。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须臾不可改变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得人心者得天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方针。
如果说,在历史上,我们党做到了这一条,善于并且敢于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则应当更加善于并且敢于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应当比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做得更好、更加富有成效,而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会有什么危机,并且一定会取得极其伟大的成功。
有人说,没有必要,没有职数,没有人才。
我认为,这一类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客观地说,必须确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结了中国的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同时,还必须确认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广大知识分子中,仍然拥有大批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这是中国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富有多样性特点所决定的。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构成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之总体。
所谓党外没有人才、没有干部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变这些观点,大批优秀人才、大批优秀干部就会涌动在我们面前。当然,如同党内干部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周期一样,党外优秀干部也会有一个同样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周期。
许多年来,我们对这个生长规律和生长周期研究不够;现在中央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要改进和完善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
万纲和陈竺,就是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鲜活事例。培养、选拔、推荐、任用万纲和陈竺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2、如何解决好制度规范不到位的问题?
总结建国后几十年来,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历史经验,可以形成两个概念:政治安排(主要指在人大和政协的安排)做的比较到位;实职安排(主要指在国家和政府、以及法院检察院的安排)做的不够到位。
具体到实职安排中,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做的比较到位,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法院检察院做的不够到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在全国和省级人大常委会中应有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第13条第1款)。
同时,明确规定: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在换届时,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不少于50%(此项要求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应有适当数量,在委员中应占有适当比例。政协机关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其中在全国政协至少有1位专职副秘书长(第14条)。
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什么叫适当,什么叫较大,什么叫不少于,都在文件中具体化了,量化了,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数量操作就是了。所以从全国到地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人大和政协的政治安排,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18万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人。总体评论,堪称到位。
但是,实职安排的随意性比较大。当然,地方各级政府是一个例外。因为,地方各级党委有一条硬规定:必须选配1位党外副职,否则不予审批政府班子,不能进入人大选举程序。所以,有27个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都配备了党外副省长、副市长或者是副主席。另外还有90%以上的地、市、州、盟和87%的县、市、区、旗配有党外的副县长、副区长、副旗长。
我认为,这是实职安排工作的成功范例。说明实职安排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说明只要各级党委认真去做,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关键在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总之,我认为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高瞻远瞩,气势恢宏,积极而稳重地做好这件事情,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关键是解放思想,增进共识,人才就会脱颖而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就会更加富有魅力。(胡照洲)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