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军火风暴席卷岛内政坛
本报专稿 郭漾璇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即,近日却曝出“行政院副院长”邱义仁主导成立一家民间军火公司,名叫“震”,并由民进党新潮流大佬吴乃仁掌控。消息一出,引发台岛政坛轩然大波。
“震”遮遮掩掩曝光前后
“行政院副院长”邱义仁及民进党新系大佬吴乃仁联手催生“震公司”,遭舆论痛批“临下台前捞一票”,一手规划该案的台“国防部”也成为众矢之的,“国防部长”李天羽一度撇清关系,据传让“府院”高层很不满。2月16日,台“国防部”主动邀请各平面媒体记者,由“军备局长”吴伟荣亲上火线解释说明。
来自台湾地区《联合报》的报道说,吴伟荣表示,成立公司的规划早在2005年7月就向陈水扁提报,得到陈水扁的首肯,“国防部”从2006年起持续研究。2007年10月,当局开始筹备成立“企业组织”,邱义仁在12月底当面告知吴伟荣,董事长内定为由目前未担任任何公职的民进党前新系大佬吴乃仁担任,属“政治任命”。然而为什么是由全然不具军火工业专长的吴乃仁出任董事长?对此吴伟荣的解释是,筹设阶段需要借重吴乃仁的财务、组织等企业经营的专长。至今年1月28日,“震公司”正式在美注册登记,英文命名为“Taiwan Goal”。但直到2月14日,台“国防部”将“震军火公司”的经营构想送交“立法院”,并有意在公司成立后,再成立控股公司,转投资陆、海、空、感测、武器系统、先进系统等“国防”科技产业,此案才被曝光。最引人注目的是,“震”登记营业项目繁多,包括枪炮弹药输出入业、衣着服饰批发零售、实业用爆炸物批发零售、“国际”贸易、产品设计、精密仪器、电池批发业等,可以说是几乎把军火工业一网打尽。
《中时电子报》进而披露说,“震”筹备成立至今,若干重大筹备指示均系口头授命,不留文字与会议纪录。军方高层知道“震公司”与此一名称者,屈指可数,显示全案的机密性。“震”目前锁定的重大军购业务,包括P—3C反潜机、“天鹰”攻击直升机与“天鸢”运输直升机等三项,合计采购总金额逾1500亿元新台币,并且准备“尽量争取在‘5·20’陈水扁卸任前搞定”。
《联合晚报》称,“震”虽然1月28日才登记,但铺路工作已秘密进行了一年多。去年初,吴伟荣曾到法国与该国DGA军备局密商,表达台法没有“外交关系”,军备交易敏感,台方将成立“民间公司”,出面综理所有对外军备业务。后法国前军备局长潘耐尔来台,台法双方达成共识,日后法国如果有军备欲销往台岛,只要符合“台湾防卫需求”,也可透过此一“民间公司”管道办法,去除敏感顾虑。
此外,来自台军方的消息还说,元旦台“国防部”在美军事代表团团长陈敬忠被闪电召回,由台“海军”192舰队长淡志隆接任,且“国防部长”李天羽还增设一位副团长、由“空军上校”徐伟光赴美任职。这个人事调整非常突兀,引起军中很大议论,但不知原因。消息指出,后证实与提升驻美代表团下采购组的权责有关。台“国防部”已经授权,若干合约可由代表团在华府与美方签约,“不必绕回台湾”。
国民党团欲让“震”自然解散
“震案”在台湾地区选举前曝光,加上民进党新潮流“双仁”主导掌管,“震”成立的目的跟动机必然掀起话题。其中最受质疑的是该公司股份配比。仔细检视资本额10亿元新台币的“震公司”持股,“国防部”是大户占四成半,属于民间企业的台“中国钢铁公司”子公司“中钢机械”占二成半,“中华电信”下的“中华系统”一成半,“经济部”一成半。不过“国防部长”李天羽后又证实,“国防部”尽管出资四成半,但7席董事里只拿到3席,其他皆由邱义仁找民间企业的人担任。此外,“震公司”资本额虽为新台币10亿元,初期募款目标2亿元,但实收仅8000万元。知情人士指出,“震公司”急于成立,主要是要“尽速展开运作”。
台湾地区《中国时报》直言,事涉军购不可谓不大,但这种重大决策却没有政策说明与“朝野”沟通,更未取得“国会”同意与民意支持,这个“震”,怎么闻,都觉得有一股说不出、又让人不安的怪味道。而且,就快“总统大选”了,当局为什么在下台前夕采取这个动作?打选战都来不及,民进党还有空搞军火公司,到底什么理由急切到这个地步?
《联合报》刊发社论称,最令人疑窦之处在于时机,为何陈水扁执政8年不放手作为,却选在“内阁”进入“看守”状态后悄悄加速推动?再看“震”的组成,除了幕后推手邱义仁,主要实际操盘者分别是吴乃仁及“中钢”董事长林文渊。前者是民进党的大掌柜,后者则长年扮演陈水扁的私人账房,这又予人什么联想?事实上,“震”的秘密组建及偏锋操作,与其所宣称的要建立“国防”军需工业平台的目标悖离:首先,“国防”部门人员在其间并未重用,民进党党政亲信及“掌柜”人员反扮演要角,这意味“震”的定位是“党性”功能为上;第二,陈水扁当局透过其惯用的“公资金、民企业”模式,挂着“民间企业”招牌的“震”既拥有“半官”的光环方便介入当局采购,又拥有“半民”的身分能逃避监督。
针对外界对“震”批判不断,吴伟荣迫不得已提出这项计划的“退场机制”。他表示,目前到位的资金来自“中华电信”和“中钢”的子公司,他们投资时和“震公司”有约定,如果一年后“国防部”的资金不到位,这两家公司也会撤资,届时公司自然解散。民进党一放出这样的话,国民党即释出消息称,“立法院”新会期将于2月22日开议,国民党团决定要从预算着手,砍掉“国防部”入股“震”的45%预算,使“国防部”资金无法到位,一年内让“震”自然解散。
背后真实意图
毫无疑问,在“震”的背后,以台军购金额动辄千百亿,若再加军备的后勤维护支援合约,其中所涉利益极为庞大。但更令人疑窦的,是陈水扁当局的意图。
一种观点认为,“震”代表着台湾地区本土势力首度打入军火圈。《中国时报》指出,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军火市场大饼都是有军方背景或渊源的人、老国民党的权贵子女、或是退役军人分食,以外省人居主导地位。即便民进党执政8年,也不曾出过什么大军火商——如李登辉当政时期,系“郝柏村(前‘国防部长’、‘行政院长’)时代”,军火利益都是由“郝家军”成员掌握分配。换句话说,以前做军火,若与军方无渊源,想把手伸进这个圈子,并不容易。而邱义仁主导、吴乃仁领军的“震”,代表岛内本省的政军势力正式领军杀进“阵地”。
不过对此论点,国民党籍“立委”林郁方指出,要将“震案”转向成为本省与外省势力争夺军火释商权,是为模糊议题的焦点。因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震案”极可能是由邱义仁和吴乃仁为首的新潮流系,在陈水扁的首肯下所做的安排,其目的是借由“震”的成立,掌握岛内未来军品销售及工业合作分配权,除了合法的佣金利益外,还能够换取厂商政治献金。如同台《中央日报》网络版所指出的:如此一来,民进党即使输掉“大选”,“扁新联”仍然可以拥有庞大财源;万一谢长廷当选,“扁新联”也有抗衡国民党的本钱。正因为这种盘算见不得人,所以非要把“国防部”持股压低,让官股不过半,“立法院”就无法监督;也因为这种做法争议很大,所以非要赶在“5·20”之前搞定,让生米煮成熟饭,新当局即使反对,也只有依照合约认账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