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部队:1988年2月,以施工队队长林书明为首的6名考察队员登上南沙华阳礁,在华阳礁上树立起五星红旗!
是年,各路施工部队会聚南沙,在永暑礁上奏响了第一个雄壮的蓝色畅想曲。南沙海洋观测站,一座座高脚屋从礁盘上拔地而起。紧接着,这支部队征尘未洗,南下西沙,在长达10年的西沙工程艰苦征战中,用相当于绕地球7周半的航程,从海底挖礁石数千万立方米,在永兴岛上修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军用机场,使我海洋防御纵深向前延伸了数百海里,两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从远离大陆700多海里的施工海岛回来,总指挥李刚变得白发苍苍…… 李刚上任之际,正值上级把一项重大国防战备工程建设任务下达给这支部队。
一场重大战场建设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2005年春夏之交,李刚带领参建官兵和民工上千人,浩浩荡荡从湛江军港起航,开赴施工海岛。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后,他们点燃了开礁炸石的第一炮。
半年后的一天上午,一艘大型登陆舰返回军港。从舰上走下一队首批赴岛礁施工的官兵,为首的是一个面孔晒得黑红油亮的军人。当他踏上码头的一刹那,迎接的人群里一阵惊呼——
这位军人的头发全白了!
他就是李刚。每次从远离大陆700多海里的施工海岛回来,他都会变得白发苍苍。
南沙的条件太艰苦了!高温高盐高湿的气候、凶悍肆虐的台风暴雨、能把鸡蛋烤熟的阳光、缺水少食的日日夜夜……有的专家甚至说,那里的环境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年过半百的李刚却和年轻人一起,在施工海岛上餐风饮露,平时剪得很短的头发在海岛上疯长起来,而且长出来的全是白发。
但他语气坚定地说:“我是工程的总指挥,必须靠前指挥!”
在施工现场,台风经常把补给船封在港内,无法前往施工海岛。补给船是前方官兵的生命线,但补给船不能如期到达,好几次让前方“弹尽粮绝”。每当此时,李刚都要把捕获的海鱼分出档次,把好一点的海鱼分给民工,次一点的分给官兵,最小最差的留给自己和指挥员们,他还要求每个指挥员省下自己的大米和馒头,让给战士和民工们吃饱。
海盗驾驶的武装渔船悄悄向我方施工驳船靠近…… 不仅如此,在南沙海区施工,他还必须像鹰隼一般密切注视周围的风吹草动。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海上一派繁忙景象:形形色色的船只在我施工海岛附近来往。李刚却不敢松懈,举着望远镜在海面来回搜寻。
突然,一艘大动力渔船进入他的视野——这艘船看上去漫不经心,却在悄悄地朝我方施工驳船靠近。李刚立即盯住这条船。调整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后,他清楚地看到:船上没有渔具,却蹲着一群荷枪实弹的海盗!
几百米之外,我方施工驳船正载着参建官兵向登陆舰驶近,武装渔船正在悄然偏离航道,向我施工驳船逼近。
李刚当机立断,一面火速通知驳船,加速向登陆舰靠近,一面命令登陆舰紧急成立临检拿捕小组,并通过高音喇叭喊话和发国际信号,喝令渔船停靠接受检查。眨眼之间,我方全副武装的临检拿捕小组跳进冲锋舟,猛扑上去。行迹败露的武装渔船立时慌作一团,掉头便跑。我方驳船在冲锋舟护卫下,安全靠上了登陆舰。
狂风暴雨中,军人脱下救生衣递给民工,大声喊道:“穿上!这是命令!”
在南沙的岛礁上施工,艰苦程度超乎想象。
满载施工设施和官兵的船终于抵达第一个施工点后,船要找块地方抛锚,可无论铁锚抛向哪里,都无法扎下根来。停了车的舰船随波漂泊,铁锚继续一次又一次地抛向海底,几小时后,终于在礁盘一侧找到了安身之处,然而当晚又脱锚了。海风推着军舰在黑沉沉的海面上漂荡。第二天,舰船又重新开始不厌其烦的抛锚大战。
除了抛锚、脱锚影响施工成为家常便饭之外,还有更多无法意料的危险。
2006年12月28日夜里,身心俱疲的官兵和民工都已经睡着了。一场台风却突然降临!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次台风达到了10级以上。当时民工的工棚建在沙洲上。凶猛的台风和暴雨竟使沙洲流动起来!必须撤离工棚,撤到上面守礁部队的礁堡去。然而,在毫无遮蔽的大海上,10级以上的台风把几吨重的东西都能刮倒,别说只有几十公斤重的人了。
危急时刻,指挥员的任何一丝慌乱都会被放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负责指挥的赵文峰副大队长脸上挂着一丝坦然的笑意,若无其事地对民工们说:“起风啦,我们换个地方休息。大家抓紧缆绳往外走。”他手里攥着一根长长的缆绳,领着头,顶着风,把大家凝成一条长龙,紧张有序地撤离工棚……
当真正面临危险时,对人格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一次,铁驳船在礁盘外进行灯桩施工。暴雨狂风突发而至,众人急穿救生衣,穿到最后,少了一件。当天跟船的程芳武副大队长立即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那个没有救生衣的民工说:“你赶紧穿上。”那个一脸困惑的民工迟疑着不敢伸手。程芳武表情严肃地大声喊道:“穿上!这是命令!”
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建起了一座代表祖国最高利益的不朽丰碑!
在南沙岛礁的弹丸之地上,直面惊涛骇浪,经受酷暑毒热,那种苦难惊险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即便是回到陆地,他们还会晕上很长一段时间,耳里时常有浪花翻卷的嗡嗡声。但人人都知道,在南沙的岛礁上施工,意味着什么!
总工程师许亚文有皮肤病,海水一泡就钻心地痛。但作为施工点的指挥长,他天天跳进深及腰际的海水里,同官兵们一样,一泡就是一整天。很快,他的腿上冒出数不清的红点,再接着海水里就冒出了血丝……伤口结痂又破开。到了后来,官兵们一致抗议他下水。大家含着热泪,强迫他坐在礁盘上坐镇指挥。
一号点施工项目最高建筑23米,最高作业点34米高,单项施工工程量最大,在整个工程中创下了4个之最。这是工程技术大队周诚大队长最为自豪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囊括了这次工程的最高、最重、最大、最长。谁要不信,他会非常风趣地回敬一句:“请相信我的话,我叫周诚,诚恳的诚。”
最初刚进点搭建施工平台时,大家按图索骥用木头搭设,结果在光秃秃的礁盘上用木头搭设平台,简直如小孩搭积木一般,手指头一碰就要倒。副大队长张杰和大家一商量,很快就改成又牢又稳的钢结构平台。由于海情复杂,从后场运来的吊机既笨重操作又复杂。他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即因地制宜地改制吊机。新吊机不仅操作简单,一次还能吊起比原来多几倍的物资。
这次岛礁建设工程被总部和海军评为优良工程。一位将军动情地对施工官兵说:“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建起了一座代表祖国最高利益的不朽丰碑!”
施工完成撤离时,不少官兵们望着面貌一新的礁盘,流下了热泪。他们人虽然离去了,但却在蓝色的南沙留下一首诗歌:
南中国海最大最深最蓝在这里撼山填海的是我们南海工兵…… (解放军报)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