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品牌谁能充分利用好中国冰淇淋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既提升销量利润也提升品牌含金量,将是衡量企业运作优劣的关键指标
新年伊始,早春的寒意显然已经无法抵挡冰淇淋市场上弥漫的硝烟味道。近日,由蒙牛率先举办的“2008中国冰淇淋流行趋势发布会”,终于吹响了中国冰淇淋今年市场大战的“集结号”。
由于气候逐渐变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冰淇淋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我国冰淇淋市场的产销量达2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实现销售额308亿元左右,预计2008年产销量能突破280万吨,实现销售额340亿元以上。而目前世界最大的冰淇淋生产国是美国,年产量达800多万吨,人均40多公斤。我国近年来冷饮产量在200多万吨左右,人均2.3公斤左右,离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市场前景依然可观。从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的冷饮市场还是红果和小豆冰棍的天下,品牌概念还极为分散。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冷饮都只是季节性产品。对于很多食品厂来说,生产冷饮只是一年中一个阶段性的安排;对于诸多个体户来说,则是“忙三月,吃一年”。
但是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中国冰淇淋市场开始了一场残酷的行业洗牌,最终形成了目前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以雀巢、和路雪、八喜为代表的三资企业占据大部分高档市场,蒙牛、伊利、宏宝莱等企业居中档,大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如德氏、天冰等占领低档市场。
而从销量与市场份额来讲,内蒙军团则成为冰淇淋市场当之无愧的翘首。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06年的市场统计数据,蒙牛已成为中国冰淇淋销量总冠军、中国冰淇淋销售额最高子品牌(随变)、中国销售额最高的冰淇淋单品(绿色心情)……可以说,“国人每消费5支冰淇淋,就有1支是蒙牛冰淇淋”。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冰淇淋并非必需品,做冰淇淋更不能纯粹根据消费者需要来做,而要引领他的需求,并让这个需求成为消费的潮流。然而,品牌尤其是民族品牌该如何在消费潮流中引领冰淇淋的流行趋势?
蒙牛冰淇淋总经理张荣在采访中表示,冰淇淋是个物质与情感相结合的消费品,与时装类似,因此要想引领潮流,就必须首先在观念上领先潮流,先行一步掌握流行的“大气候”。创新战取代价格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用价格战哄抢市场已经成为很多国内冰淇淋品牌的无奈之举。然而,原料价格的一路上涨、国外品牌的强势攻占以及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的提高,都使得价格战不仅不能阻止市场份额的缩水,更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少“硬伤”。少数企业靠一味压缩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致使产品多项指标不合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对行业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部分品质优良的民族品牌在收益与形象上受到巨大损失。
专家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企业尽可能地针对消费群体丰富产品的种类,提高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冰淇淋产业回归其“精神消费品”的位置,实现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我觉得国内的冰淇淋产业发展到最近几年仍处于比较基础的一个时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缺乏专业,冰淇淋产业发展需要文化的底蕴在后面支撑,我们原有的运作方式运营到最后就出现这个问题。中国目前的状况其实就是差冰淇淋文化这一块,如果把冰淇淋文化做好,未来发展就会非常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认为。
据悉,蒙牛今年在升级原有产品的同时,将以品质为依托,品牌的价值内涵为助力,有计划地推出更多高端产品,进而参与长期由外资品牌所主导的高端市场的博弈。乳业竞争找到新亮点
我国乳业品牌参与冰淇淋市场的竞争,除了其先天的优势外,也受到乳品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7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国内乳品企业普遍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常规液态奶毛利率急剧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蒙牛为例,收奶价格从去年7月到今年,在五个月内上升幅度超过50%,另外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蒙牛的原辅材料成本及物流费用也大幅上升。
然而,当前我国还处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时刻,这就意味着对于乳品企业来说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却很难上涨。
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形势,乳品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转嫁成本从而自我消化。所以乳业品牌将目光投向了增速快、利润高、市场潜力大的冰淇淋产品,该产业所带来的高附加值将对乳品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此次蒙牛以“2008年冰淇淋流行趋势”为主题的发布会,就是一个我国乳业品牌力图通过带动冰淇淋产业升级进而推动我国乳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信号。
国内品牌谁能充分利用好中国冰淇淋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既提升销量利润也提升品牌含金量,将是衡量企业运作优劣的关键指标。有关专家强调,机遇稍纵即逝,错过了这两年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的大好时机,国内冰淇淋产业将会一直重复低端品牌故事而很难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