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乘舟缘溪赏梅
早春时节,最能撩动杭州人出行兴致的,莫过于踏雪探梅了。
杭州三大梅景——余杭的超山,湖上的孤山,玉泉的灵峰,当地人大多耳熟能详。殊不知,近年来西溪赏梅异军突起,其梅花之盛人气之旺,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我们一行3人由城区出发,坐车不足20分钟就到了西溪。踏进这个湿地公园,一路灯笼高悬,暗香浮动,梅树修竹夹道相迎。由拱桥石径引领到梅林深处,只见四周枝头花团锦簇,有清冽湖水映衬着,别有一番气象。
古人说过:“西溪之胜,独秀于水,四望皆芦苇障目,地多梅花。”杭州的几处著名梅景,如灵峰、超山,梅树多栽在岭脊,可称旱梅。而西溪的梅,依水而立。游客缘溪探胜,循水赏梅,水碧梅香,平添几分雅趣。那隐蔽于竹园梅林之中的草舍庭院,更是显出一种古趣。
导游告诉我们,西溪梅花有三大特色:一是时间长,由于湿地小气候关系,河渚梅林的盛花期比别处略晚,观梅时节可延续到3月中旬。晚梅姗姗来迟,仿佛特意要满足人们挽春留梅之愿。二是垂梅,即梅树竟如湖畔杨柳,能“弯腰”垂入水面。三是梅树多倚溪而栽,古人因而有“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之句。
虽说西溪梅园是2005年后因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而恢复的新项目,可西溪探梅由来已久。早在南宋,西溪梅花就已成为钱塘一大胜景。《辇路》一诗有“花坞有泉皆到水,沿山无处不栽梅”之句。明代有“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树干短粗壮,形若黄山松。好事者取小棵树,做成盆景出售,而得其名”的记载。清代,西湖十八景中就有“西溪探梅”。
我们置身小船,漂进迷宫般的荒芦梅海之中。果然曲水蜿蜒,溪窄水浅;两岸梅竹相拥,花影扶疏;遮掩在万花丛中的竹篱茅屋,令人幽趣横生。湿地气候多变,船到僻处,竟然飘起细雨,柔梅惹湿,烟雾袅袅,阵阵幽香扑鼻。举目四顾,梅竹拥村,茅屋草舍,木门虚掩;溪中残瓣铺水,落红逐流,“一曲溪流一曲烟”之意境悄然而至。此时,花迷人醉,游客欲梦欲醒,忽有系缆登岸的冲动。未久,梅竹山庄到矣。推门入院,这儿正是清代文人章次白的旧所。当年每逢节日,一批学士雅聚于此,吟诗作画,以西溪独特的自然风物为题材,述尽梅的孤艳傲世,竹的高风亮节;孤芳自赏,愤世嫉俗。当然,今日梅竹山庄的恢复,则是展现了西溪赏梅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