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素质,全省旅游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我局初步拟定了2008年工作思路,现将2007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2008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旅游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2007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37888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8.62%,旅游创汇22170.5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01%,均居全国第23位,海外接待量和创汇增速均居全国第5位;国内旅游接待8529.2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47%,国内旅游收入563.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6.74%,分别位居全国第15和第14位;旅游总收入实现581.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5.76%,相当于全省GDP的10.2%,位居全国第14位,较2006年前移了3位。
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全省GDP增速,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山西时强调指出:“山西要大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更要大力推进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努力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支柱产业格局,特别是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煤炭文章。二是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丰厚的优势,做好旅游文章。山西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居全国之首,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努力把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把旅游业打造成山西的一个支柱产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同志在省委贯彻贾庆林主席视察讲话精神大会上指出,我省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态势不错,200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28亿元,今后,我们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促进我省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旅游业成为对全省经济社会具有多方面带动作用的强势支柱产业。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各市、各县党委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日趋统一,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长治市市委书记郭海亮提出要象抓煤炭那样抓旅游,象挖煤炭那样挖旅游。忻州市委书记张建欣在市人大会上提出忻州要争创中国旅游优秀城市,阳泉市市长白云在阳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大力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省直各部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体育、文化、交通、财政、民航、林业、建设、发改委等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加强了与旅游业的融合,这些都为加快我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了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按照全省“十一五”旅游规划战略要求,我局规划整合了宗教古建、晋商文化、黄河文明、寻根祭祖、太行山水、红色经典六条精品线路,并得到了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广泛认同与关注,旅游人气指数大幅上涨。去冬以来,民俗民风旅游产品成为我省冬春旅游主打产品,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晋中市举办了第七届晋商社火节,平遥古城开展了游客过民俗春节的活动,许多日、美、法和台湾、香港及众多国内游客的游客到民居宾馆过大年,中央电视台及省内外100余家新闻媒体和300余家旅行社前来采访报道和考察踩线。临汾市以“风雅民俗”为主题,大打“尧文化”和“门文化”两张牌,举办了第十三届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活动,从省国旅等国际旅行社海外订单看,仅春节期间来太原过年的外国游客就超过了1000人次,主要是来自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台的游客以及对我省文化产品感兴趣的英国游客。冬季旅游的迅速发展拓宽了旅游产业成长空间,对构建旅游新兴支柱产业提供了新的支撑。乡村游产品进一步升温,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开展乡村旅游,昔阳大寨、平顺西沟,阳城皇城、汾阳贾家庄等农村典型,壶关桥上乡、榆次后沟等民俗文化遗存丰厚的民俗村落,省果树所、大同植物园等农业科技园区,忻州顿村、锡崖沟、黄龙王沟、交城庞泉沟等山水风光旅游村,成为游客关注的地区。长治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黄崖洞风景区推出了“情系太行山、建设新农村”大型活动,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力推广“观光、旅游、娱乐及农家风味”为一体的游乐服务。到目前,我省已有1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业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旅游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省共新增星级饭店25家,全省星级饭店总数已达到318家。其中,大同云冈国际酒店,运城金鑫国际酒店、晋城金辇酒店、晋祠国宾馆、太原万狮京华大酒店在今年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五星级涉外酒店,大同天贵国际酒店被评为预备五星级酒店,打破了近年来我省在五星级高端酒店数量上仅山西国贸大饭店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标志着我省高端客人的接待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全省共有旅行社653家,新增旅行社5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48家。全省共有乡村旅游客栈近千家,年接待量34万人次。今年以来,太原市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了“2007年山西省新春舞台精品剧目及优秀剧目展”,15家演出团体演出了21台优秀节目。从正月开始,平遥大戏堂新推出的的《晋商乡音》、云锦城演艺中心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五台山景区凉城山庄每晚演出的佛教乐舞《五台山》,吉祥演艺中心、万佛阁等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让游客体会着浓浓的晋风、晋土、晋文化。随着我省旅游客源地的延伸和自驾车游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十一”黄金周自驾车出游和家庭自助出游占到我省接待总量的70%左右,自驾游和自助游仍然是以京、津、冀、陕、豫等周边省市为主,自驾车、散客游的增长不仅对游客的人均花费的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和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进一步映现出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的良好成长性。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随着近年来全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同、长治、运城三个民用机场的投入使用,游客进出山西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对旅游业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我省加快了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道路、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我省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全省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已得到了较大改观。同时,我局还积极加强督促检查,使旅游厕所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年,我省云冈石窟和五台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景区管理最高等级的5A级景区,目前,我省共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51家。
截至目前,共有各类旅游经营单位6347个。其中,旅游景区628处,列入国家级旅游线路和景区20余处,各类旅游接待设施3849个(含宾馆、饭店、招待所、度假村等),旅游餐饮单位368个,旅游运输单位47家,旅游生产销售单位128个,旅游娱乐单位682家。全省共有持证导游6593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中、初级结合的职工队伍和要素市场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
(三)以人为本创新旅游发展观念,服务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创新旅游规划理念。注重谋划大旅游,使旅游规划从以生产为导向的旅游产品规划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规划,从旅游产业中某一要素的单项规划转向大旅游,涵盖六要素的综合规划。先规划后开发成为自觉性。今年以来,我局先后组织了忻州市、阳泉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组织了对历山、阳城、雁门关新等景区的评审。同时,对“沿黄河旅游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做进一步修改,沿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展开。
二是创新旅游产品。遵循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开发原则,今年我局大力发展了民俗文化、工农业旅游、文物古建、自然山水、红色旅游、科技教育等复合型旅游产品。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旅游等新老产品市场趋旺。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局属企业改革。根据直属企业改制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企业改制与政企、政资分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结合、改制与保持社会稳定,妥善安置分流职工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总体思路,目前,省国旅、山西旅游汽车公司等单位的改制工作已经完毕。改制后的省国旅与中青旅集团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7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计划,为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旅游成为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推进器。今年以来,运城市推行了“旅游一票通”办法,创新旅游模式带来产业发展大跨越。纳入一票通的37个旅游景点只需要花上50元就可以全部游遍,而在以前则需要花费718元。辖区内所有居民、大中专学生、长期居住的外地工作人员均可办理一票通。这一举措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本地游的升温,运城市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大幅度攀升,“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旅游收入增幅亦居全省第一。目前,旅游一票通发行量突破15万张,关帝庙、鹳雀楼、普救寺等景点的持旅游一票通的游客都在1/3以上,一些小景点持旅游一票通的游客突破80%,相当多收入普通的老百姓也通过旅游一票通加入到旅游的行列。旅游一票通成为了运城市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武器。晋城、阳泉等市加大了本地游宣传,积极推进当地游市场,极大提升了旅游人气。
五是积极通过影视剧、旅游图书等渠道扩大山西旅游的影响力。继去年《乔家大院》、《亮剑》等影视作品为山西旅游市场充分造势外。今年,又有以我省重点旅游景区为背景发生地的《大槐树》、《白银帝国》等新的影视作品问世。同时,《山西旅游工作用图》、《山西旅游地图集》、《山西旅游邮票剪纸集锦》、《山西旅游文化丛书》等一批经典性的旅游书籍的出版发行,在全国旅游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为宣传山西旅游业开拓了新的领域。
(四)主题促销活动成效显著,六条精品线路继续走俏市场
今年以来,我们紧密结合奥运旅游宣传推广和“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活动,进一步整合完善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全力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旅游主体形象,不断巩固已有客源市场,深度拓展新市场,努力实现旅游宣传和市场拓展的新跨越。
一是举全省之力,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了“山西(奥运)旅游宣传推广年”系列活动。在今年我省一系列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中,“奥运”背景传板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9月份,在北京、天津专程举办了以“奥运北京、大运山西”为主题的山西旅游宣传周促销活动,威风锣鼓、八音会等山西特色旅游宣传促销产品让京、津老百姓大开眼福。9月9日—18日,为配合同期召开的中国太原首届煤博会召开,我局与东方航空公司共同举办了“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山西旅游文化宣传周”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东航以210架飞机、500余条航线、以及东航国内外所有地面服务场所,在每天运营的1000个航班上,每周运营的近100万旅客面前,集中展示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活动力求让旅客在一周时间乘坐东航航班时,看到的、听到的、品味到的、触摸到的都是与山西旅游文化相关的内容。山西省旅游局为此次活动专门印制10万册精美的富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宣传册在东航飞机上提供赠阅。旅客从购票开始就能通过文化周期间的各类易拉宝、广告旗、桌面展架、机舱贴画、机票封等宣传品和山西省旅游局专门为山西文化周印制的系列宣传画,感受到浓郁的山西文化气息。由我局牵头组织的“奥运之光”大型灯会全国巡展首展活动,已于9月25——27日在天津市水上公园成功举办。10月18日,孟学农代省长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京与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领导进行座谈。他指出,山西省在全力服务奥运、服务首都的同时,将把握北京奥运这个契机,推广山西旅游文化品牌,发展壮大山西旅游产业,提升晋京合作层次与水平,树立山西对外开放新形象,同时,我省对奥运会奖牌运动员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免费五日游。四家单位就奥运前后,借北京奥运会促京晋旅游共同发展,在北京主流媒体和重要场所全方位强力推介“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山西旅游形象,在京举办山西奥运之光大型灯会等事项达成会议纪要。
二是深度拓展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积极谋求主要客源市场促销“本土化”的形式与方法。1月1日在九龙滑雪场举办了山西2007山西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今年我省旅游活动的序幕。随后数次组团赴日本、法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客源地进行了宣传促销,在客源国市场引起了极大轰动。组织了中部六省近50名新闻记者来山西采访,成立了山西省旅游局“北京旅游宣传推广联络处”“上海旅游宣传推广联络处”,进一步提高山西旅游在主要客源地的影响力。与韩国清州市观光局签定了旅游包机协议书,与日本名馆会进行了旅游合作洽谈。今年以来。先后组团参加了苏州全国旅交会和郑州第二届中博会、呼和浩特北方旅游交易会、昆明中国国际旅交会,扩大我省旅游知名度。
三是充分借助节庆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今年以来,省旅游局先后与各市举办了洪洞国际祭祖节、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中国运城国际关公文化节;太行山攀岩活动。首届中国太原煤炭与新能源博览会扩大了我省旅游在高端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各市也开展了丰富多彩、有的放矢的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太原市举办了“中国?太原首届双塔白云文化旅游节暨第23届牡丹艺术节”、“晋之源”旅游文化推介周。晋中市举办了200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一系列活动等;临汾市在壶口瀑布举办了“黄河风情文艺表演”,在古县举办了牡丹花会和“花之韵”摄影比赛,侯马市举办了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长治市举办了“平顺太行水乡漂流节”活动。运城市在中国死海举办了“魅力泳装秀”“盐湖历史文化展”等活动,在五老峰举办了第七届登山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在河南卫视开办了《魅力运城走进中原》栏目,在中原大地产生了极大反响,很多河南游客把到运城当作黄金周首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我省主题旅游形象
(五)坚持市场治理“大整顿”旅游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是组织完成了2006年度全省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包括41家国际社、528家国内社在内的全省618家旅行社全部参加了业务年检。569家旅行社通过业务年检。29家旅行社被暂缓通过业务年检,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28家。20家旅行社不予通过业务年检,被注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19家。二是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各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参与诚信旅游活动,部分旅行社推出了品质游产品,取得了好的成效。同时,成功举办了“藏山杯”山西省第三届导游员电视大赛,三是对全省导游人员进行了审核,对19名导游人员分别暂缓通过年审,对243人不予通过年审并在中国旅游网导游网络管理系统注销导游证。四是加强市场检查力度。派出由局领导带队,行管、监察、质监等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在黄金周旅游高峰时期,对全省旅游行业及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各级旅游部门会同公安、工商、物价、卫生、交通、等相关部门,对所属的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饭店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树立了我省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五是开展“旅游安全月”活动,制定了《山西省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山西省旅游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和检查,效果良好。确保了黄金周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二、当前制约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正处在产业积累向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旅游产业素质还比较低,尽管发展的速度这些年比较快,但仍是低基数上的高增长,还不能适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与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还很不相称。当前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旅游产业投资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是影响我省旅游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吸引投资的软环境也较差。旅游业被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全省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加起来还不如对一个中小型煤矿的投入多,有的县旅游收入基本上用在了给全县干部职工发放工资上,旅游业的滚动发展难以实现。由于投资不足,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使旅游接待能力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入省游客大幅度增加、需求加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今年省政府虽然增加了投入,但目前尚未到位。投资不足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不佳。我省是自然资源大省,长期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目前煤炭、焦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在我省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些主导产业在调整发展的同时,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前不久,国家重点监控6066家重污染企业,我省最多,占了403家。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得到很大改善,但很多地方仍存在问题,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同时存在着极佳旅游资源又有着丰富矿产的地方,矿旅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旅游者造成很坏的印象。
(三)发展旅游业的观念与市场接轨不够。一是对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来办,没有从发展大旅游高度来审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大环境”的理念。我省多数地方把重点仅仅放在了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上,单纯地追求门票收入,忽视了旅游其它要素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旅游线路的整合上,人为地以行政区划分隔旅游产品线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促销不能互动。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单一性和初级化。我省是文物大省,文物资源品类繁多,但文物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好资源也不等于好的旅游产品,一些地方形成了文物资源就是旅游资源的极端认识,不以市场为导向,只要是文物古建就进行旅游开发,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三是创新意识不够。忽视了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节庆旅游等高中档旅游产品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产业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基础薄弱。一是旅游企业整体素质差,缺乏竞争力。全省旅游行业经营体制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色彩,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度旅行社业务年检结果显示,全省旅行社资产总额为5.63亿元,还不到北京首旅集团发行债券的二分之一。负债总额2.4亿元,所有者权益3.19亿元,利润总额-996万元。也就是说,全省旅行社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小、散、弱、差仍是旅游企业的主要问题。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二是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陈旧。近年来,我省一直未能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景区(点)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能交叉、互相掣肘。全民办旅游的意识薄弱,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分散在建设、林业、土地等多个部门。三是大交通堵塞问题。交通不畅,我省铁路客运能力长时间以来始终停滞不前,高速公路堵车现象严重,从干线公路通往景区的断头路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通往重点旅游景区如壶口、宁武、平顺水乡等景点的道路上拉煤大车超载,时常阻塞交通,路面损毁,外来游客苦不堪言,在主干公路上基本看不到旅游道路标识牌,给日益成为黄金周主体的自驾车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带来了极大不便。旅游厕所建设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数量仍然不及国家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五台山景区冬季仅一所水冲式厕所能够正常使用。旅游购物、娱乐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概括起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是基础差、问题多、潜力大、前景好。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发挥优势,创新发展理念,促进我省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2008年我省旅游工作思路
2008年,全省旅游行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我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我省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对外整体形象。2008年旅游经济目标是: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662.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其中,接待海外游客78.2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旅游创汇2.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国内旅游接待0.8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6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5%。
(一)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夯实旅游支柱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旅游服务要素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工作,培育我省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旅行社集团。二是进一步发展交通配套服务,完善道路标示、旅游标示,合理规划建设配套的加油站、停车场、修理、冲洗等综合配套服务。三是大力拓展旅游信息服务,形成省、市、县和主要旅游景区分层管理,相互补充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加快山西旅游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我省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四是加快旅游投资体系建设。建立省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向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融资,充分利用民营和社会资金,引导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类投资主体投资我省旅游业。五是是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以法规建设为重点,加强行业管理,抓好旅游安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塑造“诚信山西”、“安全山西”的旅游形象。六是继续指导长治、运城、侯马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力争使长治市在2008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二)实施精品战略,提高山西旅游核心竞争力
以奥运旅游宣传推广为主线,努力在市场研究、宣传促销体制机制、重大活动策划组织和宣传促销方法上实现创新与突破,加快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旅游六条旅游精品线的建设。
1、举全省之力,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好“山西(奥运)旅游宣传推广年”系列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奥运旅游宣传推广这条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宣传、大促销网络和联动机制。以北京奥运为契机,打造全球化背景下山西旅游品牌。
2、创新机制体制,深度拓展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积极探索主要客源市场促销“本土化”的形式与方法。以我省主打线路产品、重点目标客源市场为目标,分线路、分市场,积极协调我省旅游单位组成多个旅游宣传促销联合体,逐步建立全球化的山西旅游营销网络。通过联合印刷宣传品、联合打造精品线路、联合媒体广告宣传、联合举办节庆活动等形式,广泛激发、招徕潜在客源。
3、重点抓好以下旅游节庆活动:晋商社火节、寻根祭祖节、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大同云冈恒山旅游文化节、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运城关公旅游文化节。积极引进国外、省外大公司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设计、制作适应不同客源市场需求的系列旅游宣传资料,形成山西省旅游宣传品牌体系。
4、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尽快实现我省无障碍旅游。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顺应跨省旅游加快发展的趋势,以更宽的视野,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跨省区的旅游产品,促进我省与沿黄协作带、环渤海、中部省份的旅游业大合作,大发展。
5、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底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展示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市场系统建设中,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发展旅游业,使我省旅游精品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强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战略,不断激发旅游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旅游市场体系,推进旅游企业运营机制改革,要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我省旅游企业改组、改造和重组,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深入落实《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旅游企业增添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开放步伐。加快与世界旅游业的融合,加大与海外旅游业界的交流,积极参与旅游国际合作和区域协作,加强与境外旅行社双向合作,形成互为旅游目的地,入境游和出境游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培育旅行社行业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
(四)加强旅游规划和法规建设,不断优化我省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旅游产业规划。依据“十一五”规划方案,抓好重点景区、重点线路、重点项目规划的编制。
二是推进旅游法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及《实施办法》。编制“十一五”时期全省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三是合理规划,科学推进工农业旅游体系建设。2008年,各级旅游及相关部门要在推动工农业旅游方面形成合力,以典型带动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客栈建设。
(五)实施人才战略,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提供人才保证
我省要实现旅游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配置协调的旅游产业队伍。加强导游业务培训,推行导游等级考试,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加快培养外语导游人才,培养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各语种相配套的导游队伍。下大力气扶持和培养一批旅游经理人才和企业家,搭建旅游经理人才和企业家成长的平台。整合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我省现有26所开办旅游专业的高校中优选出山西旅游发展的科研基地,加强对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理论创新,提高我省旅游科研能力。扩大旅游教育规模,抓好旅游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市场网络,创建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环境,培育好我省旅游产业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