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省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创新发展思路,培育旅游精品,展示旅游形象,强化服务管理,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2.2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0.16%、30.04%。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8.08万人次,旅游创汇3.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9%、16.16%。全省没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旅游投诉率在0.5‰以内。河南旅游形象大幅提升,产业化格局加速形成,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我省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营造氛围,推动全省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产业经济型转变的历史性跨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这两次重要会议在我省旅游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以贯彻这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工作格局的形成。去年5—6月份,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陈全国副书记、李克常务副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专题调研考察旅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的关心和厚爱,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营造了氛围。各省辖市和旅游发展重点县(市)普遍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开封、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五个省辖市为强化旅游行政管理的职能,由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旅游局长。全省18个省辖市,已有12个单设了旅游局。全省各级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营造了“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浓厚氛围,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产业经济型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二)培育精品,推动全省旅游产品实现了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标志性飞跃。一是做好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旅游精品的上档升级工作。龙门石窟开展了夜游项目,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开发了大型实景演艺节目,云台山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建立了姊妹峡谷关系,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国际知名度。经积极创建,去年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三个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二是积极实施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去年省委、省政府4次在伏牛山召开现场办公会或座谈会,积极推动伏牛山旅游项目建设。2007年省政府拿出亿元,共安排伏牛山旅游开发公路项目29个,吸收各类资金 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7个项目已经完工。至2007年底共设立了437块统一的旅游交通标识牌。在2006年投入50万元的基础上,省旅游局2007年又投入20万元,进一步增强伏牛山生态旅游信息网的功能。50台旅游信息触摸屏已投入使用。“生态伏牛山,休闲好去处”形象宣传片拍摄完毕,并在河南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三是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和区域旅游发展。以“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千里跃进大别山6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对红旗渠、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安徽、湖北两省联手,共同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加快郑汴旅游一体化进程,组织《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招投标,中原城市群无障碍旅游迈出新的步伐。四是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A级旅游区工作。共成功创建5A级旅游区3家、4A级6家,3A级7家,信阳市顺利通过国家创优评审组的验收,有力地提升了我省旅游和城市建设品位。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优秀旅游城市20个,4A级以上旅游区58家,位居全国前列。五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六要素。全力做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宣传推介工作。先后组织省党代会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离休省级老干部和党外人士等1000余人观看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去年8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专门在郑州召开现场会,推广这台节目的成功运作经验,全国主要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去年4月以来,共演出21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2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1500万元。发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带动作用,指导各地依托自身优势,推出了形式不同的旅游演艺节目,特别是清明上河园的《大宋?东京梦华》、焦作的《太极魂?山水情》等大型特色节目,丰富了旅游夜生活。各地加大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销售力度,少林寺大型旅游商品购物市场、洛阳神州唐三彩工艺城、栾川旅游纪念品加工基地陆续建成。积极开展了豫菜研究和推广策划,促进了我省餐饮业的繁荣和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强化宣传,推动全省旅游客源市场开拓了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突破性局面。一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高标准建设的河南旅游资讯网、河南旅游广播,以及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省内知名媒体开辟的旅游专刊和专栏,开展不间断的宣传推介活动。特别是河南旅游资讯网和旅游广播,作为我们创新思路引进社会资源扶持的旅游宣传阵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二是策划举办一系列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有突破”的工作思路,借势造势,强力拉动客源市场。去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中原文化港澳行”活动中,组织香港主要旅行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推介活动,较好地展示了河南旅游和河南形象,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4月,利用第二届中博会,举办了300余名海外旅行商参加的联谊会,当场签订合同及意向协议3000余份,总金额5216万元。在前两年成功举办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河南的基础上,去年又组织举办了冠军总决赛,10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游小姐在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南阳等5个城市进行了巡游,并进行了5场单项比赛,特别是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冠军总决赛,上演了一场魅力城市和美丽经济的对话。200多家海内外媒体对这次盛况进行了深度报道,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中原。9月底,在洛阳举办了庆祝“世界旅游日”国际风情巡游和千家旅行商联谊会,12个国家的550名海外艺术家热烈浪漫的风情巡游,1000多家来自全国知名旅行商的实地踩线,不仅起到了形象宣传的作用,而且达到了拉动客源的实质效果。配合开通郑州至首尔航线,12月上旬组团赴韩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旅游产品推广和洽谈活动,为深度开拓韩国客源市场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旅游宣传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力量编纂了涵盖旅游六要素的《河南旅游宝典》一书,已于去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我省没有权威旅游出版物的空白,既为游客提供了服务指南,也起到了宣传河南的作用。
(四)改革改制,推动全省旅游企业体制迈出了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的实质性步伐。一是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在前两年旅游企业改革改制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通过引导和扶持,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南旅游集团、康辉国际旅行社和中州国际集团、中原第一漂旅游集团等一批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激发活力,逐步壮大。目前中州国际集团位居全国酒店业集团前5名,河南旅游集团位居全国百强社前30名。二是推动旅游景区(点)改革改制。认真总结推广了驻马店嵖岈山、洛阳重渡沟等景区经营权转让和信阳南湾湖景区体制改革经验,积极支持景区(点)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2007年5月,南召真武顶景区转让给天瑞集团,与毗邻的石人山景区统归一家公司经营和管理,对伏牛山核心景区一体化开发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该景区正瞄准世界一流目标,聘请世界一流的策划、营销和管理人才进行全面包装,有望成为我省旅游的又一大亮点。三是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资金20多亿元,鄢陵花都温泉度假区、镇平国际玉城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开放,为全省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五)强化管理,推动全省旅游行风取得了由评议最差向好的方面转变的阶段性成效。2006年,我省旅游行风在45个政府部门行风综合考核中成绩倒数第一。为扭转这种局面,从去年年初开始,省旅游局痛下决心,硬起手碗,专门成立了旅游行风办公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组织,以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河南旅游条例》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狠抓旅游管理,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百万人评旅游”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将全省包括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在内的所有旅游企业名录刊登在媒体上,让广大群众进行公开评议,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厅局级领导干部发出《征求意见函》2200余份,分旅游总体形象、旅行社服务、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服务、旅游交通状况、旅游车辆状况、旅游投诉处理情况等7个部分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登记、整理和分类,有针对性全面开展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旅游企业近百家,取缔了21家旅行社,对10家星级酒店进行了摘星,对42家服务不好的旅行社和16家服务不规范的宾馆饭店进行了通报批评;依法取缔了2家“黑店”、3家“黑社”和1家“社中社”,查处了一批“野导”;查处并通报了两家旅游安全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景区,有力净化了旅游市场。同时,制定出台了《河南省旅行社考评地方标准》、《星级宾馆暗访标准》、《违规旅游广告查处办法》等规定,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旅行社诚信服务卡”和金、绿、黄、灰四级管理办法,在媒体公开发布,加强社会监督,引导百姓出游,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全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召开了全省导游员表彰大会,组织专家和全省“十佳”导游员进行巡回演讲和培训。通过层层选拔和评选,我省4个集体和7个个人被评为全省旅游行业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和“争先创优”活动,加强了行风建设,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