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评剧院再度红透津门——60人的队伍,15台大戏,不仅让天津观众过足戏瘾,也让评剧演员享受到被追捧的幸福。昨天,刚刚回沈的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冯玉萍向记者描述了天津之行的盛况。
四代演员同台唱大戏
从2月12(正月初六)到2月25日,沈阳评剧院6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天津。冯玉萍、周丹、孙明月、吕小天四代演员同台献艺。他们先后在天津宝坻、武清演出了《茶瓶计》等15台传统大戏共23场。
在天津演出,人们只看到了演员在舞台上光鲜的形象,几乎没有想到,在演出的十几天里,有些演职人员一直睡在后台搭建的临时床铺上。
正月十五那天,沈阳评剧院的演职人员过了一个和和美美的元宵节。冯玉萍在发表祝词时只说了一句:“我一直在舞台上给观众鞠躬,今天,我要给评剧院的所有人鞠躬,谢谢你们。”
吕小天红透津门
此次天津演出,16岁的吕小天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沈阳评剧院的新生代演员,吕小天越来越成熟。此次她挑梁主演了《茶瓶计》、《哑女告状》两台大戏。她的表演和唱功,陶醉了津门观众。每次演出结束后,当地观众都将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小演员。
吕小天曾获小梅花奖金奖,在花淑兰评剧艺术学校就读期间,曾经得到过花淑兰老师的亲传,这让吕小天获益匪浅。后来,她又拜冯玉萍为师,得到悉心指导,使她渐渐成长起来。
观众看戏带干粮
“天津是评剧知音最多的地方。”冯玉萍感慨地说。天津演出,沈阳评剧院带去了《谢瑶环》、《三节烈》、《秦香莲》、《凤还巢》、《对花枪》、《打金枝》等15台大戏,让天津观众一饱眼福。
在宝坻演出,15场的联票最受欢迎。门票销售异常火爆,每场甚至还能卖出600多张站票。演出中,剧场里的过道上都站满了观众。在剧场还有这样一道景观:为了不耽误看演出,很多观众自带干粮,等候观赏。
哪有市场就去哪演
沈阳评剧院几下天津,每次都获得成功。宝坻有“评剧之乡”美誉,在这里从百姓的乡间小唱到专业剧团舞台演出;从文化广场耸立的评剧名家赵丽蓉塑像到宝坻区的评剧擂台大赛,处处让人深深感受到评剧之乡的独特魅力。沈阳评剧院在宝坻,时常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说到天津之行,沈阳演艺集团总经理王平说:“哪有市场就在哪演,这是我们演艺集团的经营理念。今年沈阳评剧院的拓展重心会放在农村,用流动舞台将评剧送到最有市场的地方,现在我们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赚钱不在于多少;市场不介意远近。”
本报记者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