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阴影笼罩下的各国正在为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苦寻对策。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显示,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物价上涨。而通胀压力下的中国调控部门也计划调高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标。
去年以来,国际石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在本轮全球性物价上涨中,俄罗斯面临的通胀压力巨大,去年全年通胀率高达8.7%;而韩国CPI涨幅为5年来首次突破2%,去年达到2.5%。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超市5公斤袋装大米零售价格已从135泰铢(约合人民币27元)涨到149泰铢(约合人民币30元),涨幅超过10%。
事实上,为抑制食品等民众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各国正为抑制通胀苦寻对策。除了加息、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等传统政策外,类似中国去年出台的“临时价格干预”也在部分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被使用。
国家发改委昨天介绍说,比利时政府近期对牛奶、面包、面粉等居民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部分商品明确规定了国家最高限价,任何企业、商家不得违反,只能在国家最高限价下进行竞争。
“本轮物价上涨虽然有全球趋势,但是中国自去年以来的CPI高企更多的是来自国内原因。”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鲁滨表示,如果将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幅度综合考虑,进口原材料的实际涨幅只有2%,“在去年物价上涨因素中,来自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中国调控部门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的同时,相关部门也正在计划调高今年的CPI目标。预计今年的CPI调控目标为4.8%,与去年全年的CPI涨幅一致,比去年3%的目标高了1.8个百分点。胡鲁滨表示,目前影响中国通胀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宽松的货币环境,4.8%的CPI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否坚决执行。(记者邢飞)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