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黄金五年】为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而增长
作者:马克
代编者按
再过半个月,本届政府的任期就将结束,可以肯定,本届政府这五年将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连续五年两位数的GDP增长,CPI平均下来却还不到3。如果前一个数字还有我们自己在1992-1996年的 “南巡景气”和日本1966-1970年的“伊奘诺”景气可以匹敌的话,那后一个数字就堪称天下独步了——“南巡景气”的CPI超过10,“伊奘诺”景气也接近5。
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这个划时代的决策让中国得以发挥其最大的比较优势——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不管对全球化有多少基于道德的批判,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它确实在全球范围内极大改进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西方资本与中国的劳动结合,让中国制造洪水般涌向世界。与2001年相比,2007年中国的外贸增长了4倍,出口增长了5倍,贸易顺差更是增长了11.5倍。在跨国公司成建制地转移生产能力之后,短短六年间,中国奇迹般地从一个自行车王国变成了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大国和第三生产大国。
我们接着把目光投向了19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展开的国企改革,它不仅为经济增长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还把4000万产业工人从无所事事中解放了出来,由财富的消费者变为财富的创造者。
1998年下半年加速的住房制度改革和按揭贷款这种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直接促成了产业带动效应极强的房地产业的成型和繁荣,尽管房价高涨导致民怨沸腾,但国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也有目共睹:建设部的数据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近23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3%。
1990年代末全面展开的金融改革,则疏通了中国经济的血管、摘除了埋藏在经济体内的肿瘤。目前,中国金融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已从峰值的40%降到了8%,日益多元化的金融业已经开始发挥奖优逐劣的资源配置者的本来作用。
归纳一下,开放解放了中国的比较优势,而改革又降低了发挥比较优势的交易成本,这正是中国经济过去5年黄金增长的奥秘。有意思的是,当上溯到过去30年时,我们发现,今年我们要纪念的这个支脉相连的词组本身——改革开放、开放改革——正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最简明扼要的解释。
未来5年,中国将很难重复过去5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事实上,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更多地面对荆棘而不是花丛——在积累了诸多矛盾之后,中国需要集中精力对付这些“成长中的烦恼”:
——不公平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更低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居民中,特殊利益集团(垄断行业等)收入增长远高于其他人群,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仍在扩大之中
——不平衡的增长:区域间的差距仍在扩大、内外需的不平衡仍在扩大、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也在扩大。目前,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大致是5∶55∶40。但从这五年的趋势来看,中间会继续变大,两头会继续缩小,第一产业比例缩小是世界趋势,但第三产业比例缩小却是中国的独特现象,而第三产业在各国都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异军突起的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又过快发展,面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则发展不足。
——高副作用的增长: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贸易条件,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产业结构,超负荷的环境压力,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切都意味着,高增长对中国已不是第一要务,增长不是目的,是手段,增长的目的,是通过摆脱物质和精神匮乏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要抵达自由的彼岸,就必须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而争取一个公平、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或许改革者并不能当期获益,但只要播下种子,就总会结出果实,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还将被未来继续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