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刘浦泉)“生态科普暨森林碳汇”宣传活动1日在北京启动。北京市将借鉴国际经验,开展森林碳汇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建立增汇调控试验示范区,积极应对和减缓气候变暖。
碳汇是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号召全球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暖。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暖工作,并积极采取行动。1980年至今,中国不断投入巨资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碳汇功能。2007年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调,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等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搭建碳汇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实施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和多个林业碳汇试点项目。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对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初步观测和研究。
目前,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已联合发起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旨在促进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以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目的的造林、森林经营及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活动。北京市将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专门管理北京市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林业碳汇造林所捐赠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