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喀土穆三月一日电 题:中国农民老范的恻隐之心
中新社记者 李鹏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北郊的阿里法耶村,中国农民范传钊的惠丰农场名气很大。人称“老范”的他不仅菜种得好,种得多,而且还有颗恻隐之心,总是尽力帮助包括达尔富尔人在内的苏丹人。
老范二00五年开始在喀土穆投资经营农场,种植白菜、蘑菇、黄瓜、韭菜、豇豆等中国菜。老范在山东老家是农民,但在苏丹种菜完全是个技术活。老范对记者说:“苏丹天气太热,土地中的水分也很难留住。”为此,他不仅建冷库和灌溉系统,甚至还为蔬菜建了大棚——不是为了保温,而是为了降温。
老范来苏丹闯荡,吃过苦,受过罪,现在做了老板,也对穷苦人有颗朴素的同情心。他说,经营农场需要雇人,听说农场附近有一些因为战乱从达尔富尔流落到喀土穆的苏丹人,于是决定雇佣他们。现在为老范工作的二十几个苏丹人中,一大半来自达尔富尔。
二十五岁的哈辛来自西达尔富尔,两年前来喀土穆的医院看病,有个在老范农场工作的朋友给哈辛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来工作。哈辛说,现在自己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会做包括除草、剪枝在内的所有农活。他对记者说,中国人非常好,很容易相处,“范老板非常好,非常地照顾我。”
老范说,帮助一个穷人,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一份工作。“他们挣了钱,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老范给工人发工资,多的每月有八百苏丹镑,少的也有四百苏丹镑,这在当地属很不错的收入。
说到将来打算,哈辛说,希望能多学技术,如果可能将来也回家开农场——这也正是苏丹农业部想做的。老范当初为培育蘑菇,从中国带回菌种试管,曾在海关被没收,一度惊动了苏丹农业部和中国使馆。
老范培育出蘑菇后,苏丹农业部派人来查看,很感兴趣,希望将老范的方法推广。老范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这“能造福当地社会”。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