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3月1日电 (记者王衡)2月29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07年甘肃省庆阳市生产各类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约550万件,创收1.54亿元。
香包在古代被称为香囊,亦称荷包。佩戴香包的习惯在我国各地都有,在甘肃省庆阳市农村也比较常见。
据当地人介绍,在庆阳农村许多妇女都会制作香包,人们身上也都戴上香包以求吉祥。
记者在庆阳市农村发现,香包的制作者将身边常见的花卉树木、虫鱼鸟兽、几何图案、人物故事等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绣什么。香包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制作一个香包要经过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剪绒、打结等不同手法和不同工序。
记者了解到,现在庆阳市专门从事香包生产的人数已经达到10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左右。目前,庆阳香包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兰州等30多个城市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有售。同时,庆阳市还成立了香包产业集团,在北京设立了香包直销中心。目前,香包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甚至卖到三四千元。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