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刘芳 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再套上塑料鞋套——每一个进入北一机床精密制造部的人,都得这样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这是厂规。2003年新厂落成时,北一人最不适应的就是这身行头。“在老厂,从来没这么多讲究。
”北一机床精密制造部综合部长文海燕介绍说,老厂的车间里没什么数控设备,几台简单的磨床和铣床全靠手工操作,加工精度全凭手感。一天下来,衣服上、手上满是油污,车间里飞溅的碎铁屑也把人搞得灰头土脸,再讲究的人到了这儿也会邋遢几分。
加工精度决定了产品档次。那时北一的产品也多是价值几万元的普通机床,全厂上千人吭哧一年,收入也就几千万元。2002年,作为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标志性工程,北一搬离繁华的大北窑,迁往顺义林河工业区。新北一清一色的数控设备,技术水平脱胎换骨。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0.03毫米,北一的设备加工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
的二十分之
一——够得
上航天工业的标准。
车间环境也跟着上了档次。空调的温度上下相差不超过1摄氏度,湿度也是自动控制的。就连地上都有玄机。新厂厂房虽只有一层,地基却打了18米深,以确保地面沉降后水平面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地基还采用了机场跑道的建造工艺,每平方米承重可达15吨,这样的地面,安放上百吨的重型机床也不变形……在这样的车间工作,工人们不仅行头变了,每天打交道的活计也不一样了。过去工人的能力全在手上,现在是自动化作业,文海燕和大家一起学起了电脑编程和自动化控制。
有了金刚钻,好揽瓷器活。船舶机床、电力机床、机车机床……高档数控机床成了北一的主打产品,它们单台售价少则数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2005年,北一收购了全球重型机床领域的老大—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北一自身实力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去年,北一接到了一台五坐标定梁桥式双龙门镗铣床订单,它身价5125万元,创下了中国第一,差不多能顶北一过去一年的收入。据北一总工程师刘宇凌介绍,这台机床的核心技术是五坐标双摆角头,可以对复杂的曲面进行加工,常见的船舶、机车、重机以至航天等重大装备的曲面零件,这些坐标头都能做出来,而且加工精度分毫不差。紧接着,北一又接到一台身价超过7000万元的机床订单,眼下一台造价超过亿元的机床又在谈判中。一年之间,北一两度刷新自己的记录。技术进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去年北一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是2002年的6.63倍;利润2.05亿元,比2002年整整提高了30倍。
今天的北一恰是北京工业企业的缩影。去年北京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6.1%,这意味着企业每实现100元的销售收入,就能获得6.1元的净利润,盈利能力比2002年提高17.6%。“以前说起提高效益,企业总会联想到降成本、挖潜力,但成本的降低和潜力的挖掘都不是无止境的。技术进步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常青说。
去年本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2002年时翻了一番。去年前11个月,北京工业实现利润560.3亿元,是2002年的3.4倍,年均增幅达到百亿元。RJ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