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为什么骂人?北师大爆粗口教授季广茂详解
文化批评北师大教授发飙"屁眼门"很俗很泼妇!
文化批评教授“做回畜生”斯文扫地为哪般
这几天,一直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之间的纠葛,以及媒体的反应。
舆论最后基本“一边倒”,以道德的高标来责问:教授何以成“叫兽”,何以成泼妇,何以斯文扫地,云云。
说来说去,无非是强调,教授,知识分子是不能骂人的,或者说,要骂也不至于骂得那么露骨,那么低俗。至于就具体问题,孰是孰非,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从众多捍卫者那里,我们能看到,主流的道德观,并不是想象中的礼崩乐坏,相反是坚不可摧――骂人,是不允许的。
“你看他还居然还骂人耶,还是个教授呢,好黄好暴力哦……”在这场浩浩荡荡的道德审判中,能够窥见一些人对“教授”这个字眼,既憎恨又艳羡,貌似正义凛然,实则幸灾乐祸。不是吗?
教授也是人,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而是众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学术著作是他劳动成果的体现,如果被人贬低,难免有着自己的憎和恨,哀与怒。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教授骂人事件反应过激,源于我们太善于给一些职业戴高帽子,特别是教师行业――你们是老师,所以,你们加班,是不能喊哭喊累的;有人找上门来了,你们也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得君子之风。谁规定的?
如果你还要索取报酬,甚至骂人,一些人就会说:你还是个老师呢,你还是个教授呢,你还是个知识分子呢,怎么觉悟这么低?
于是,一根仁义道德的绳索,紧紧地缠在老师们的脖子上,弄不好,还落了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叛徒――是要被送上道德的绞刑架、断头台的。许多人,不正是以这种逻辑去看待问题么?
幸好,北师大的这位教授没有中媒体的计,没中道德审判的计,近日,主动对网友和师生道歉,但拒绝对批评他的四川教授道歉。
道德审判有时很必要,有时却很廉价。
鄙人原先约略学过文学批评,对当前学术生态也略知一二,也读过季广茂教授的一些著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的争论不在一个层次上:一个通过论文,言辞刻薄;一个通过博客,人身攻击。二者的交锋,均不属于学理意义上的严谨批评。
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们都很直率――批评直接,回击干脆。在我看来,与其不痛不痒地“劝百讽一”,倒不如直面问题;唯唯诺诺,所谓的宽容、理解、对话,固然富有建设性,但怒目相向有时未尝不可,或许倒能直刺问题内核。
如果将教授骂人简单上升到道德教化的层面,加以谴责,且不说是把教师这个职业过度道德化,同时也遮蔽了真问题:自古到今,文人相轻、任性使气,太正常不过了,相互对骂的事件更是不计其数。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缺的并不是“太极推手”式的中庸,缺的不是浅表化的温文尔雅,缺的不是应景式的歌功颂德,而是一股精气神:敢于捍卫自己的知识成果与话语权利的独立与反抗精神,不妥协、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的骨气。
进一步说,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当面夸赞,背后使坏的,难道还少么?许多人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特操”的“做戏的虚无党”――“虽然这么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又那么做”。
教授骂人,反而让人们看到一种真性情。而由之引发的媒体狂欢,最需要反思的其实并不是教授。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本栏目为原创稿件,任何媒体如欲转摘或选用,都须取得许可。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