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弘扬周恩来总理的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着“亲民、爱民、为民”的原则,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相继实施民生帮扶八大工程、九大工程,到目前,全市民生帮扶系列工程惠及16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0多万人;投入资金1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亿多元。
今年年初,淮安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育才兴教、医保惠民、住房、残疾人帮扶、敬老爱老、农村改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法律援助十大工程,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构建和谐淮安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困者有帮 前不久,100个规格统一、式样美观的便民信箱被分别挂在清浦区各个社区、村的醒目位置,以方便群众就低保问题进行举报和申诉。为了使便民箱真正发挥作用,区里派专人负责定时开箱获取信息,对投诉或申诉内容及时整理上报,相关工作人员迅速着手调查处理。
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今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中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城乡特困家庭基本生活为重点,以救助和帮扶为主要手段,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配套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淮安建设。2004年以来,淮安市财政投入1.8亿多元,对城乡65575户共158650人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对19022名五保对象实行了应保尽保;农村92.2%的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3.1亿元,设立了大病救助基金,发放救助金401.56万元,救助了1451人次;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6%、90%、89%和88%……这些数据都位居全省前列,城乡联动的举措还领全省之先。
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标,就是实现在动态管理下对城乡困难居民的应保尽保,各地还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帮扶配套措施:低保对象优先就业,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减免学杂费、诊疗费、房租费、管道煤气和有线电视初装费等。市、区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四个确保”的目标,深入开展城镇特困家庭帮扶工作,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推荐就业、医疗救助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市、区共帮扶特困家庭11415户,其中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帮扶1566户,成立结对帮扶小组806个,今年以来累计捐款(物)89万元。通过行政推动和资金补贴,鼓励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兴办了22家“爱心慈善超市”,为城市低保户提供有尊严的物质救助。
实施“十大工程”以来,淮安市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结对帮扶等措施,净增城镇就业岗位9.98万个,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4万人,帮扶“4050”人员再就业3.7万;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万人;培训残疾人4730名,帮助3231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
淮安市通过政府拨款、学校减免、社会捐赠、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问题。全市专门在38所重点高中办起了39个阳光班,为留守农民工子女办起了520所寄宿学校,资助贫困学生21万人,总额达9100多万元。
让居者有屋 自2004年5月8日,近千名解困房主人正式入住全市第一个困难户安置小区——位于延安东路的东风花园,到目前,淮安市区已先后兴建了东风花园、新新花园等26个解困和政策性商品房安置小区,使1.2万个困难户美梦成真。建成保障性住房200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450万元,解决了814户人均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的住房困难。人们徜徉在优美的环境中,出入在宽敞明亮的厨、卫、厅、室之间,无不啧啧赞叹:政府真是困难家庭的贴心人!
让困难群体实现自己的安居梦,是淮安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以改善人居条件为核心,全市近年来着力加强住房保障,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住房利益和社会稳定。
淮安市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了廉租房制度,并不断提高廉租房保障标准,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延伸到特困职工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在廉租住房保障货币配租做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进行实物配租,以解决他们租不到住房的困难。今年新增廉租房房源60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3000套。
因拆迁而需要解决居所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拆迁户实现安居,去年以来,淮安市加快了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力度,坚持保证拆迁户不光要居有其屋,还必须面积大于、条件好于拆迁前。各县(区)为安置拆迁户共建设了47个居住小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市区新建了城东花园、南方花园等农民拆迁安置小区,13000多家拆迁户住进了安置他们的舒心房。
让群众安心 家住清浦区城东社区的低保户戈学华,前些年生病常常因医疗费无着落而不得不放弃住院治疗。清浦区居民医疗统筹正式运作后,戈学华看病终于有了出路。居民医疗保险让百姓掏小钱看大病,城市居民从“无医保”到“有医保”,从“看到病”到“看好病”的过程,正是老百姓切实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过程。目前,淮安市的社保体系已经逐步完善,17.2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动态的应保尽保,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
2005年6月27日,女职工乔翠霞向市总工会求援,她已查明在企业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苯中毒。改制时企业只给她与正常人一样的买断工龄钱。多次找企业均不予理睬。闻讯后,总工会立即对其援助,经过十分艰苦的工作,终使这家企业按《劳动法》等规定,一次性赔偿了12万多元。像清浦区和市总工会这样群众有忧即解的精神,淮安市的方方面面均在踏踏实实地践行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察民情、排民忧,条条渠道畅通,把实事办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亲身验证。
淮安市浦东花园社区。小区48幢住宅楼,有26名保安日夜巡逻,电子监控、红外报警装置达到全覆盖。尽管人口3500多,其中还有16户韩国人和两户台湾人,但建成4年来大小案件未发生一起,是闻名的零发案社区。
该市还通过“平安淮安”创建工程,从确保广大群众安全居住等基础工作做起,人防技防结合,从监控到巡防,实现打、防、控一体化,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安居乐业。到2007年,已经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有84%的乡(镇、街道)达到了社会治安安全创建标准,98.26%以上的居民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