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首先要服从自己的内心
——访全国政协委员、作协副主席张抗抗
3月3日,姜昆和张艺谋委员做客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3月3日,冯小刚委员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著名作家张抗抗曾经以一系列知青小说,如《北极光》、《隐形伴侣》等蜚声文坛,后来又创作了《情爱画廊》、《作女》等女性文学,而广为文坛称道。对进城务工人群,张抗抗在中篇小说《芝麻》,以及更早的两篇小说《工作人》、《钟点人》就已经开始关注了。
两会期间,笔者就一些文学创作的问题采访了她。在谈到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否存在着高产量低质量的问题时,张抗抗说:“每个作家的写作都是富有个性的,不能简单地说高产低质,我们应该在每一部长篇小说中发现作者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中国当代文学要达到与世界文学主流和国外读者对话的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
作家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题材?就此,张抗抗说:“作家要首先服从于自己的内心。我并不是有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我关注环保生态和底层人民的时候,这些问题还没有成为热点,但是从来自于生活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我已经意识到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上世纪90年代,我创作《工作人》的时候农民工问题还远没有成为社会热点,在当时也就很难引起反响。有时热点已经过去,作家反思文学创作的时候,会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重新描述。《作女》关注女性主义的时候,女性文学作为热点已经过去,这是因为我发现现代女性的一些特质,才有重新更深地挖掘女性文学的愿望。再比如,中篇小说《请带我走》,就是在新的层面反思"文革"。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文学创作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回顾历史。”
2003年,在杭州作家节“西湖论剑”的论坛上,曾举办了一个主题为“中国的文学缺什么”的讨论。在那次会议上,张抗抗表达的意见是:中国的文学缺钙。
那么,文学缺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问。张抗抗回答说:“当时,莫言说中国文学最缺乏想象力;作家张平提出中国文学最缺少的是市场意识。我当时提出,中国当代文学缺钙。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钙物质是骨骼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骨质疏松就无法支撑一个人的独立行走。我们的很多文学作品没有硬度和骨气,只是简单地复述生活、逃避生活。中国的文学创作需要更多批判意识,简单描述日常生活,单纯追求文学技巧的作品都停留在血肉层面上而没有硬度。”
作家本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内心的感受,作家与大众读者的要求和市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待?对此,张抗抗回答:“我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回避市场,但要引导市场。但当市场跟个人立场发生冲突的时候,作家应该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立场,这取决于作家的内心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表达大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