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荣华崇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大医院托管的首个试点 |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陈媛卢水平
记者昨日获悉,经过市、区卫生局牵线,近期,武汉市一医院将托管江汉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将托管武昌区黄鹤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意味着,武汉市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即将启动。
2月28日,武汉市卫生局出台文件: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与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俗称“社区医院”)的工作。社区医院被托管后,人、财、物以及经营管理权将全部交给大医院管理。
与此同时,大医院派出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骨干和专家、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或坐诊,并对社区医院的管理骨干和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如此一来,社区医院的性质会不会变?收费会不会提高?居民看病会受到什么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是托管而非兼并 为什么要推行托管制度?武汉市卫生局局长林国生表示,目的是为了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说,托管制度有助于提高社区诊疗水平,对病人进行合理分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他同时强调,这种托管并非兼并。因为被托管后的社区医院,仍是独立法人单位,仍隶属区卫生局领导。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职工隶属关系及性质不变、收费标准和相关减免政策均不会改变。
社区患者将受益 记者了解到,市一医院托管江汉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将派出3名骨干,分别担任该中心的院长、财务副院长和总护士长;此外,每天至少派一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到社区坐诊。“托管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将是社区患者,他们可以在家门口看专家门诊。”市一医院工会主席康军表示,托管后,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医院的一分子,病人在两家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将更畅通。
去年8月29日,作为武汉市首个试点,硚口区荣华崇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湖北省中山医院托管。时隔半年,该社区的日门诊量达到12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月平均业务收入17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8%。
昨日,荣华街刘先生说,居民并不关心托管制度本身,只关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会不会因之而提高。
摸着石头过河 对市一医院托管一事,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孙伟光表示“很期待”。
孙伟光坦言,该中心从原有的街道卫生院转制后,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设备落后、技术较差、服务能力有限等因素,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看病需求,一些疾病在社区根本看不了。而要克服这样的不足,光靠自己努力,过程会很漫长。有了大医院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中心的发展将少走些弯路。
但他同时表示,对于托管这一新生事物,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令孙伟光心中没底的还有一个因素,“托管的概念较模糊,社区医院既不是被兼并,也不是大医院的分院,其中关系很微妙。双方还需磨合、适应。”
市一医院工会主席康军也认为,本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坐诊后,短期内门诊病人会出现分流,影响到本院的门诊量。同时,还会出现一个情况,一些专家到社区坐诊后,因社区诊查条件的限制,未必会像在本院坐诊时那样吸引大量病人,专家可能会坐冷板凳。
面临现实障碍 本月3日,武汉市卫生局召集了包括同济、协和等在汉大医院座谈,就托管社区医院征求意见。
座谈会上,各大医院都表示“积极支持”。但这些医院也表示,托管制度面临一个现实障碍: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是参保者,按人均3600元的医保结算标准,大医院做不起。“要搞好托管工作,还有大量的关系要理顺。”汉口一家大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需要理顺的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社区医院人员安置和利益分配。
据介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从原街道卫生院转制而来,其中有不少停薪留职、外借、待岗、“两不找”的职工,他们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将是决定托管制度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何平衡双方利益的问题,也将是决定托管制度能否长久的又一关键。
硚口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要让托管双方真正形成优势互补,各区应根据具体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托管模式,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