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网络,成为上网主力军。然而,当他们愉悦漫游网络的时候,另一种危机却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他们的成长——网络成瘾。
2月29日,小伟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接受治疗,几天前他刚被父亲“骗”到这里。孤僻的他,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和周围的人说过话了,游戏仍然占据着他的大脑。
“他沉溺于网络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怎么管也没用,”说起儿子,小伟的父亲不堪回首:“今年过年他只有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家,找着小伟时,他已经在网吧连续"战斗"4昼夜了。”
“是啊,都一样。”治疗中心里,家长们附和着小伟的父亲:“我们用尽了一切办法来帮孩子走出网吧,但都是徒劳,反而使得孩子们和我们"反目成仇"。”
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孩子们沉溺于网络的事实,很多家长都选择了辞去公职:“孩子都这样了,我们还怎么能出去工作呢?”
是什么让孩子们如此着迷
“我的心里话没有机会对家人说,他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跟我说话。在网络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没有一点负担,而且能够得到网友的认同,甚至能够引起共鸣。”
“我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时可是所在区的第一名啊。”聊起网络游戏,小伟脸上仍浮现出一丝自豪。部落中的MC套装、BWL装备,为部落利益不断斗争,而他正是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
小丽目前是治疗中心唯一的女孩,来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我的心里话没有机会对家人说,他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跟我说话。在网络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没有一点儿负担,而且能够得到网友的认同,甚至能够引起共鸣。”小丽来治疗中心之前,曾为了追求在虚拟世界中的“知音”,而离家出走。
对此,治疗中心主任陶然认为,从心理学上来说,网络上这些东西的长期强化已经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认知,满足感、归属感、英雄感油然而生,却只是在虚幻中存在,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无所有。
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网络成瘾只是事件的表象,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中大多存在家庭教育问题。
在治疗中心组织的一次活动中,小亮和母亲突然争吵起来。“这孩子根本不听我的话。”母亲气得哭了。后来,小亮对主治医生说,其实他觉得妈妈说的话都对,但他就是接受不了妈妈说话的那种神态和方式,让他感到了不平等,所以他就故意和妈妈对着干。
陶然通过对2500例患者的分析发现,网络成瘾只是事件的表象,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中大多存在家庭教育问题。陶然认为,孩子只不过是张白纸,父母画上什么颜色孩子就会是什么颜色。
治疗中心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每个来这里的问题孩子先画一幅自画像。无一例外,所有的孩子都画的是脸。“这就反映出爱的缺失的问题。”
陶然说,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肢体语言少了,孩子们自然想不起父母的肢体,留在他们印象中的只有那一张张严肃的脸。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生活上一一满足,唯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话,父母给孩子就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我要什么都能及时满足”。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才发现现实的社会并不能随心所欲,一旦事与愿违,他们就开始寻找自己的避风港。
陶然指出,父母应该多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鼓励和“满足感的延迟”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
打开孩子的心结
“其实打开孩子们的心结并不难,只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压力,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甚至可以换位思考,孩子就会把心交给你了。”
“立正!”清晨6时,孩子们和父母一同在操场上集合,开始早锻炼。
“你,站立的姿势不对,双腿并拢、收腹挺胸。”当队长的儿子对父亲发出了命令,父亲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命令了儿子十几年,现在得老老实实地听儿子的命令。“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原来这种命令的口吻真是不好受。”父亲事后对医生说,“以前我们缺少了换位思考,太不了解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了。”而儿子也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了做家长的威严,但同时也理解了父母的心始终是为了我们好。”
刚从美国回来3个多月的章雪藻是位优秀的教育家,在治疗中心里,孩子们都很喜欢和她交流,平时都叫她章奶奶。有一个孩子来治疗中心才3天,开始谁也不理,还总和教官作对,但在一次联谊活动中抱着章老师哭了:“只有您能理解我啊!”
“其实打开孩子们的心结并不难,只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压力,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甚至可以换位思考,孩子就会把心交给你了。”每天都会跟孩子们聊天的章老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关心,特别希望有人能好好地听他们诉说自己在成长中的困惑、学习中的压力。
不仅仅是网瘾这么简单
“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得到专业帮助。”
沉溺于网络只是青少年逃避现实逆境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精神、心理障碍随之而来。青少年由于处于成长时期,对于心理问题的承受能力有限,成为各种心理疾患的主要受害人群。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提供的信息做一个的保守估计,我国18岁以下的3亿多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应该在3000万左右,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到我们中心来的都是网瘾或者其他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孩子,否则父母们还是捂着不愿意别人知道。”陶然对此很无奈。
一位在治疗中心学习的家长感言:“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得到专业帮助。”
陶然认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组成部分,心理上不健康身体也不会健康,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而全社会更是要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把这一行为上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来认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挽救青少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网瘾带给家长的教训
“我很后悔,如果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和孩子沟通,或者发现问题早点儿寻求心理治疗,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采访结束时,来自山西的一位家长这样对笔者说:
“孩子的网瘾给了我很大的教训。以前总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经历得多了,什么都对,是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才走弯路的。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以前对孩子不是给予就是要求,总是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却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孩子染上网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心理压抑得不到重视才转变而成的。我很后悔,如果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状况,多和孩子沟通,或者发现问题早点儿寻求心理治疗,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这位家长说,即使孩子住进了网瘾治疗中心,我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只要转变观念,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起信心,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比以前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他希望全社会能有更多的人关注青少年成长,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让青少年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文中所涉人名全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