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缺失,才是免费开放的最大障碍。免费开放,考验着公共文化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如何通过体制转换和制度管理来引导、满足而不是压制公众的文化渴求,如何以合理、健全的制度保障稀缺的公共文化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已经是众望所归。军事博物馆免费开放仅四天,接待观众超六万人,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参观的现象。对此,军博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公益性开放型博物馆,没有权利挑选观众”(3月5日《北京晚报》)。军博的这一姿态,在广受社会关注的“免费开放与观众素质”争论中,无疑具有示范意义:公众素质问题不能成为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障碍。
“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在现代社会,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价值自不待言。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一个社会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尤其是某些专业博物馆,更是民族历史和精神的浓缩地。在现代社会,博物馆已成为国民精神和文化培育的重要资源。实行免费开放,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一种常态。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让更多的公众感受尘封的历史,让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穿越岁月,流淌于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精神的汩汩甘泉。
任何新举措往往都伴随着新问题,甚至难免有阵痛。针对免费开放后一些人不文明参观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一些参观者的素质不高,免费开放要“有相应的观众素质相配”。此论看似冷静,却在思维深处透露着一种抵制免费开放的惰性思维。事实上,个别不文明现象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素质问题;而且,即便是素质问题,它也绝不构成免费开放的障碍。相反,它更应成为推动开放以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动力。博物馆的爆棚,恰恰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公众强劲的文化渴求。
博物馆作为公益文化单位,担负着一种历史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而有些博物馆把“公益、教育”置之脑后,把“效益、成本”挂在嘴边,以种种借口消极对待免费开放,其实质是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缺乏。有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中失掉了工作的“后劲”,或不思“开放”,或另辟“蹊径”以谋创收之道,这几乎是公益性文化机构在免费开放后的通病。免费开放无疑会面临参观人数增加、文物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但这些都构不成免费开放的理由。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缺失,才是免费开放的最大障碍。作为一种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免费开放考验着公共文化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与其把出现的问题都归之于公众素质,不如把重点放在服务、引导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上。“没有素质低的民众,只有素质低的管理”,免费开放催促管理制度跟进。如何通过体制转换和制度管理来引导、满足而不是压制公众的文化渴求,如何以合理、健全的制度保障稀缺的公共文化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免费开放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贬值,它体现着对文化利用、文化普及、文化建设的科学态度,而这才是判断对文化是否尊重的关键。免费开放不仅是推进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一次“成年礼”,也是检验个人道德、政府责任的试金石,参观者、管理者的责任,都应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检验和考量。
王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