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9日电 (段忆涓 图亚)来自内蒙古河套灌域管理总局的消息,从1999年到2007年,通过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内蒙古河套灌区累计节水20亿立方米,节约水费7000万元。
据介绍,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约861万亩,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1999年前,这里一直沿用着大集体时期的支、斗、农渠长制,浪费水现象非常严重,灌区每年至少有20亿立方米水未到农田便已经中途流失,随之也造成农民水费负担过重,水管单位水费征收不能足额到位,工程不能及时维修。
从1999年开始,内蒙古河套灌区全面推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群管体制改革,逐步组建和完善了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专群结合协会、渠长负责制、代管、联水承包、供水服务站等为补充的6种改制形式。特别是2007年以来,灌区积极推行“亩次计费”,提出了“以建设标准化协会为载体,全面提升协会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对群管组织的资金扶持,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府和河灌总局筹集各类资金200多万元,对协会的工程设施、量水设施、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等进行更新改造。
截至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初步建立起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亩次计费”“轮次收费”等一系列灌户自主管理的新机制,实现了面积、水量、水价、水费微机化管理,受到用水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