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再显英雄本色
——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T12次列车迎战冰雪服务旅客纪实
英雄群体载誉归来
我们到家了
这是一个注定要感动历史的巧合———49年前,12次列车深夜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围困在沈山线,在列车所停留的铁路桥就要被洪水冲垮的瞬间,果断做出了倒车的决定,从而挽救了一车旅客的生命。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面对桥梁坍塌,线路中断,漫山遍野的洪水呼啸而来的危急情况,列车全体乘务人员凭着铁路人的勇敢和忠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确保了旅客安全。这段经历后来被搬上银幕,12次英雄列车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
49年后,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和冻雨袭击江南,已加了T字头的12次列车被围京广线前后长达143个小时,累计晚点达82个小时,新一代T12次人面对断水断电,食物匮乏的局面,依靠从老一代12次人那里继承的“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两个一”精神,情系旅客,爱洒车厢,使3300多名旅客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请记住吧,49年前值乘12次列车的是“三八”乘务组,列车长是张敏媛;49年后值乘T12次的也是“三八”乘务组,列车长是杨月和韩玉华。“不要忘了,我们是英雄列车”
这场雨雪是从1月10日开始的,到1月25日逐步形成灾难并集中爆发,担当沈阳北至广州东的T12次列车乘务任务的“三八”乘务组正好赶在了这个点儿上。
“三八”组共有列车工作人员64名,其中客运人员39名,除硬座车厢有8名男乘务员外,其余全是女青年,平均年龄只有23岁,最小的只有19岁。列车长杨月今年28岁,干了8年乘务工作,一个月前才来到T12次列车“三八”乘务组。
1月25日早7时,列车从沈阳北正点出发,一路高速行驶,一切都很正常。然而,1月27日3时15分,却突然停在了岳阳至长沙间一个叫黄秀桥的小站上。
杨月和韩玉华一起到车站调度室去了一趟,得到的回答是5点左右开车。1小时、2小时、3小时……车还是没有开。她们赶紧又去问运转车长,这次得到明确的答复是前方电网出现故障,开车时间不明确。
这时候,车上的旅客陆续醒来,发现列车已经停了3个多小时,情绪立刻发生了变化。车厢里四处响起“列车为什么晚点”和“到底什么时候开车”的询问声。
虽然杨月这个时候还不准确地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她敏感地意识到列车必须早做准备。再次向段里汇报了情况以后,凌晨5点半召开了列车客运、乘警、检车“三乘”会,确定了确保旅客安全、确保列车防火安全、确保列车秩序稳定、确保旅客喝上水、吃上饭等四个重点目标。同时,针对列车长时间晚点容易产生的突发问题制定了四个应急预案,成立了后勤治安保障组和医疗救护组。
1月27日上午10时零8分,在黄秀桥站停留了近7个小时的列车终于开动了,旅客们高兴得欢呼起来。
1月27日15时10分,列车从长沙站开出,16时30分,又在易家湾站停了下来,接着,时走时停,28日0时50分,列车停电了。杨月赶紧与车站联系,得到的答复是“电网故障,何时供电不清楚”。望着一片漆黑的车厢,杨月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T12次列车是直供电列车,没有电,电暖器就不能正常使用,眼下正值深夜,是气温最低的时候,一旦冻坏了车上的老人和孩子怎么办!她立即返回车厢,动员全体乘务员把一切能御寒的物品都找出来,准备应急,而且立刻给卧铺车上的老人和孩子加盖了棉被。硬座车厢里的的气氛更紧张,乘务员们一面安慰旅客不要慌乱,一面提醒大家注意保暖,许多乘务员还把身上的棉大衣脱下来拿给了重点旅客。
车时走时停又停电,车上的旅客焦急起来,个别旅客从询问到埋怨、到恶语相加,把不满情绪全撒在了乘务员身上。
当晚,杨月召开乘务员开会。在旅客面前,乘务员们不管有多大的委屈也不敢表现出来,可在自己人面前,她们没有了顾虑,好多女乘务员开始哭泣。作为列车长,她受到的责问、抱怨只能更多,但是,这是诉委屈的时候吗?杨月严厉的目光扫过每一位乘务员:“不要忘了,我们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列车!遇到困难就流眼泪,这是英雄列车的样子吗?”
“英雄列车”几个字像一串滚雷在每一个列车员的耳畔轰鸣,哭声戛然而止,每个人都把头抬了起来。
“49年前,老一代"三八"组面对洪水,连死神都能战胜,难道我们今天连一点委屈都战胜不了吗?”又是一句滚雷般的话,让每一名列车员感到了自己的责任。
49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T12次列车始终把继承和发扬“一切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两个一”精神作为车魂,从未停止过争先创优的脚步。六十年代,“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七十年代“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八十年代,开创全路乘务制度改革的先河,讲求让旅客上车有亲切感、乘车有舒适感、下车有留恋感;九十年代“创最佳服务,建名牌列车”;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满足旅客需求,打造列车精品的过程中,她们也同样努力站排头,当先锋,并逐步总结出了富有时代内涵的班组精神。
严重的冰雪灾害,向新一代T12次人发起了挑战。
“姑娘们,铁路就应该安全、舒适、正点把旅客输送到目的地,这是我们的责任。旅客的急躁、埋怨、询问的态度我们应该理解。”
杨月接着又强调,第一,要换位思考,站在旅客的角度想问题,真正做到理解旅客;第二,要保持乐观和镇定的形象,任何时候都不许在旅客面前流泪;第三,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被动,遇到晚点在旅客面前尽量不说具体开车时间;第四,要大力宣传T12次列车的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让旅客相信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营造温馨的旅途环境
“亲爱的旅客朋友,您知道吗,我们所值乘的T12次列车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列车,49年前,曾与洪水搏斗,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英雄的诗篇。那是1959年7月22日,辽宁省西部暴雨成灾,引发山洪,T12次列车被困在绥中县境内的一座铁路桥上,值乘的就是“三八”乘务组。当时,列车长带领“三八”组的姐妹们临危不惧,顽强拼搏,指挥列车退到了一个高坡上。列车刚从桥上退出,那座桥就被呼啸而来的洪水冲毁了,就这样,我们的列车挽救了全列612名旅客的生命,还从洪水中抢救出350多名受灾的群众,因此受到铁道部的嘉奖,被命名为英雄列车。这段故事在1960年还被拍成电影,片名就叫《12次列车》。49年来,T12次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列车也由原来的沈阳北至北京延长到广州东,可T12次的传统没有丢,T12次的精神没有变,“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的“两个一”精神还逐步发展成“把列车当成家,把旅客当亲人,把使命当生命的敬业精神;不讲索取,脚踏实地,用汗水铸精品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勤学善思,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瞄准一流,敢立潮头,永不止步的争先精神”的五种精神。今天,我们遇到了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虽然不像49年前的洪水那样惊心动魄,但同样也考验着我们T12次人,考验着我们“三八”乘务组的姐妹们。在这里,我们郑重承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T12次人的光荣传统和负责精神,与全体旅客同呼吸,共命运,战胜自然灾害,圆满地完成安全输送旅客回家过年的光荣任务。”广播员王钦为了办好题为《冰雪中再显英雄列车本色》的专题节目,差不多一夜未眠。
一本反映当年T12次列车英雄事迹的画册从一节车厢传到另一节车厢,大家翻阅着,议论着,画册上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
旅客们知道他们乘坐的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列车,对T12次及乘务员们增加了信任感。
流行歌曲、相声、小品……为了缓解旅客急躁的情绪,广播员挖空心思挑选一些群众喜欢的节目不间断地播放。可很快乘务员们发现,旅客最想听的不是这些,而是新闻节目、尤其是与冰雪灾害有关的新闻,于是,适时的、不间断地播放新闻节目成了列车上的一条硬性规定。
通过列车广播的新闻节目,旅客们了解了南方大面积受灾的情况和列车长时间晚点的原因,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亲切慰问和采取一切措施让旅客尽快回家过年的郑重承诺。了解到铁路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抢运旅客的消息时,不少旅客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了让他们能平安地回家过年,列车外面原来有那么多的人正踏着夜色,冒着严寒,在冰雪中拼搏。
8号车厢乘务员方婷婷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员工,这是她第一次单独作业,遇到这种灾害天气,旅客不断抱怨,她开始不知所措,接班后就手脚不停地干活儿,生怕旅客问她什么话。可是,为了稳定旅客情绪,她变得“勇敢”起来,提出来要为大家唱支歌。一首前些年很流行的《祝你平安》在车厢里响起。她的嗓音并不好,唱得不太动听,可旅客们理解了她的心情,报以热烈的掌声,车厢里出现了少有的欢笑。
11号车厢乘务员苗艳娇发现车厢里有一名男青年每次打电话都走到车厢隔离处,每次打完电话情绪都很不好。她走过去,轻声对那位男青年说:“你一定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儿了吧,说出来,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经过一再追问,男青年说出了心中的烦恼。原来,这位男青年1月27日过生日,家住广州的未婚妻为他张罗了一桌非常像样儿的酒席,可时间到了,人却没到,未婚妻非常生气,责怪他不尊重她的感情。听到这,苗艳娇说:“你把手机号码给我,我替你打个电话吧。”在电话里,她详细地解释了列车晚点的时间和原因,而且真诚地对那位未婚妻说:“由于列车晚点,可惜了你的一番感情,我代表列车全体乘务员向你道歉。为了转达你的感情,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和我们列车的广播员王钦一起替你为他唱一首祝福生日的歌吧。”
4号车厢里钟先生和彭女士本来是由长沙赶回韶关老家结婚的,由于列车晚点,错过了举行婚礼的时间,心里别提有多别扭。忽然,列车广播室里传来广播员王钦甜美的声音:“旅客朋友们,您知道吗,在我们的4号车厢有两位旅客是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他们原计划在今天举行婚礼,但由于这场灾害,使他们的婚礼无法如期举行,或许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遗憾。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能为他们举行一个特殊的婚礼,一定会让他们终身难忘。这里,没有优美的婚礼进行曲,没有洁白的婚纱,但是,会有1000多颗炽热的心同时为他们祝福。就让我们的掌声化作婚礼进行曲,让我们的祝福化作洁白的婚纱,共同见证他们的爱情吧!”顿时,车厢里到处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旅客专门到4号车厢祝福,好几个小女孩还由妈妈领着,特意来献了花,望着这热情的场面,钟先生和彭女士的眼睛湿润了。爱撒车厢
16号车厢乘务员石凤楠发现车厢里有一名婴儿不停地哭泣,原来,婴儿的母亲没有预料到车会晚点这么长时间,没有给孩子带足奶粉,孩子太小又不能吃别的东西,急得束手无策。石凤楠走遍4节硬座车厢,给婴儿去找奶粉,最后找到了一瓶叫“营养快线”的奶制品饮料。婴儿的母亲感动了,眼含热泪说:“虽然孩子小不能喝这种东西,但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婴儿继续哭闹,石凤楠再次挤过四节硬座车厢,向卧铺车厢传递信息,终于在硬卧车厢找到了一盒伊利原装奶。奶送来了,石凤楠又细心地把奶倒在干净的塑料袋里,用热水加热了一下,然后才送到那位母亲的手中。婴儿吃饱了,车厢里恢复了平静。
乘务员崔梁玉负责的6号车厢里有一位妇女带着一个一岁多一点儿的小男孩乘坐2号中铺,行动不太方便,每当这位妇女起身上厕所或去买饭的时候,小崔都主动过去帮助照看孩子。夜里怕孩子掉到地下,她隔一会儿就要去看一看。时间长了,母子俩对她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每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只要母亲说一句“你看崔阿姨都生气了”,孩子马上就不哭了。
陈双负责的车厢里有一位不满两岁的小女孩,眼睛大大的,特别可爱,一路上,这孩子给周围的旅客带来不少欢乐。可夜里11点多钟,孩子却拉开了肚子,陈双帮着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一趟趟往厕所跑,后来又到硬席车厢去给孩子找药。找了好久只找到了几粒大人才能服用的药。只好返回卧铺车厢,叫醒了一位姓刘的医生,从她那里终于找到了孩子能吃的止泄药。吃完了药,孩子安静地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又露出可爱的笑脸。孩子的母亲对孩子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千万不要忘了你陈阿姨。
刘晓溪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平时爱吃零食,在父母的眼中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列车从沈阳北始发的时候,列车上上来三个去往广州的小旅客,最大的女孩15岁,两个男孩一个9岁,一个5岁,列车长把照顾三个孩子的任务交给了晓溪。一开始,溪晓觉得还没什么,一有空儿就逗着孩子们玩。车到郴州附近,突然停电,车厢里一片漆黑,最小的孩子吓得直哭,一个劲儿地要找妈妈,好不容易把他哄睡了,又发现最大的女孩发起了高烧,溪晓到处为她找药,总算熬到了天亮,又发现孩子们吃饭没钱了。原来,孩子的父母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临走的时候只给孩子们带了20元钱,一路上,孩子见到好吃的零食就买,钱早花光了。晓溪把自己带的食品全拿了出来,而且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用自己的钱给孩子们打饭,最后总算把孩子们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在孩子们向她招手告别的那一瞬间,晓溪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李萍是T12次列车的老乘务员,眼下正担任列车值班员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她知道自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在旅客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她走遍一个个车厢,帮助缺少经验的乘务员安抚旅客。遇到旅客生病,她一次次到广播室传递寻医找药的信息。列车在大浦街站停车不久,有位旅客手机没电,请她帮忙充一充,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谁知要求充电的旅客越来越多,这个手机还没充满,好几个手机又同时摆在了办公席上。一个插座不够用,她从旅客手中接连借了两个插排,却还是不够用,只好拿着旅客的手机满列车去找电源。很快,列车上几乎一切能为手机充电的电源都利用上了,可还是有旅客在焦急地等待。
列车被滞留在乡村小站,除了列车广播和偶尔从车站人员那里听到的一些简单信息外,与外界的联系就全靠手机了。李萍看到车厢里到处都有旅客在打电话,有的旅客打完电话后哭,有的旅客打完电话后笑,身在异乡,受困冰雪,向远方的亲人报报平安,向焦急的客户解释一下失约的情由,或者向朋友了解一点儿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接一个电话也许就会得到一份安慰;发出一条信息,也许就会得到一些理解。所以从大浦街到广州东的这一段时间里,李萍几乎一直在忙着这件事,最忙的时候,她同时要照看30多部手机,为了防止旅客拿错手机,她在每部手机上都贴上纸条,遇到手机铃声响起,马上把手机拿起来,给它的主人送过去。那一阵儿,旅客们都亲切地叫她“信息天使”。为旅客千辛万苦
1月28日12时26分,列车到达广州东站,正常运行是28小时零1分,可列车却走了77小时26分,列车晚点49小时25分。大家太累了,多想能吃口热饭,再睡上哪怕是一小会儿呀!可是不行,此时的广州东站滞留的旅客人山人海,为了尽快把他们输送出去,列车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整备,然后立即折返。也就是说,过去近4个小时的整备和休息时间要去掉3小时。
在列车准备折返的时候,最着急的是厨师长刘海光。从广州东站前旅客如潮的架式他就看明白了,解决返程旅客吃饭问题的难度一定比来时还要大,餐车必须赶紧准备。他们到地面餐料配送中心递了一份长长的上料清单,中心的人说,现在要上餐料的车太多了,单子上的东西没办法全上齐,有几样你们必须自己到市场上去买。刘海光一听赶紧拉着同伴儿往菜市场跑。同伴儿担心耽误时间漏乘,刘海光说:“咱们紧走几步,买完了抓紧回来,不然到时候没菜可就抓瞎了。”买完一大堆青菜和肉扛在肩上往回返,在站前广场七拐八拐的却就是进不了站,后来跟车站贵宾室的人说了一下情况,才总算进了站。
车上的人实在太多了,四节硬席车厢定员427人,却硬是挤进了960名旅客,上车旅客总人数达到1600多人。
面对极为特殊的情况,铁路有关部门做出了一项应急规定,就是旅客可以按照同一方向、同一到站的原则乘坐不同车次的列车,这样列车上就出现了持有26日、27日、28日车票的旅客同时乘坐一趟列车的情况。旅客上车后就发现,一个座位竟然有三个人同时拥有座号,于是开始争,开始抢。
卧铺车厢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当列车长韩玉华走到7号车厢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正与一个中年男子为争一个铺位吵得不可开交,年轻女子躺在了铺位上,中年男子使劲儿拽她的胳膊,想把她拉起来。韩玉华赶紧提高嗓音说:“大家别急,也别抢,我们先给岁数大的旅客和带小孩的旅客办理铺位,接着办理持有26号车票的铺位,然后再办理其余的铺位,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保证人人都有铺位,如果铺位不够,宁肯我们乘务员不睡,也一定把宿营车的铺位让给大家。”听她这么一说,旅客一下子安静了。
许多旅客已经在广州等了三天三夜,忍耐力已经达到极限。刚一踏上列车,看到列车员在打扫卫生,口气生硬地说:“你们就知道打扫卫生,我们都快饿死了,你们管不管哪!”乘务员赶紧把情况报告给车长,车长马上到餐车请求提前供应盒饭。
其实从旅客涌上列车的那一刻起,餐车就已经在准备盒饭了,列车长来的时候,正巧一锅米饭已做好了,餐车人员赶紧装盒往出推,谁知还没出门口就被一抢而光,有的人一下子买了10几盒。再装一车往出推,还是一个样。车厢里的旅客听说餐车有盒饭出售,一个劲儿地往餐车方向涌。餐车主任和列车长都觉得这样不行,于是让列车广播通知旅客在原车厢等候,凭车票号限量供应,保证人人有份。这一天,餐车的盒饭一直做到夜里12点多钟,少说也有1000多盒,厨师们脚肿了,手软了,忙了一天,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哪!
1月28日17时14分,列车终于开出了广州东站,所有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谁知20时45分刚走到沙口站却又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16小时45分。
长时间的等待本身就是难熬的,更要命的是上厕所成了大问题。T12次列车是25T型车体,是国内目前除动车组之外最先进的车体。这种车体采用集便器装置,与传统的直排式厕所不同,集便器厕所本身带有真空容器,可问题是现在大部分车厢的集便器已经满了,而且除非到了拥有专用设备的大站根本无法清理。
四节硬座车厢的厕所是最先出问题的,一节车厢200多名旅客,而且很多人已经在候车室或站前广场上足足等了3天,上车后很多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
卧铺车厢一开始情况还好一些,但是随着硬席车厢厕所相继停用,硬席车厢的旅客不可避免地要到卧铺车厢来寻找出路,结果卧铺车厢的厕所也很快因积满粪便或堵塞而全部停用。
郑莎莎走了6年“三八”乘务组,什么样的困难都遇到过,可眼下的这阵式却是头一次看到———厕所外一溜排了能有20多人,一个个急得直跺脚,可厕所里哪还能进去人啊!便池里满满的,列车一晃动污水溅起老高,难闻的气味熏得她直皱眉头。望着厕所外焦急万分的旅客,她咬了咬牙,屏住呼息开始淘厕所,先用方便面盒把便池里的粪便一点儿一点儿淘出来,倒在塑料袋里,然后用手清理里面的堵塞物。厕所总算又能用了,她走出去示意旅客赶紧用,然后走到列车连接处好一阵儿干呕。
她又想起邻近6号车厢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乘务员,赶紧来到了6号车厢,果然看到乘务员崔良玉正犯愁呢。郑莎莎拿起方便面盒和塑料袋领着小崔进了厕所。这边郑莎莎正教小崔淘厕所,那边8号车厢的方婷婷也心急火燎地来找郑莎莎求助,刚巧看到郑莎莎和崔良玉正以这种她从未见过的方式处理便池,于是返回本车厢照葫芦画瓢。她发现,她淘厕所时,车厢里静极了,旅客们都默默地看着她,没有一点儿声音。
卧铺车厢在淘厕所,硬席车厢也在淘厕所,淘一次能让五到六名旅客“方便”,满了之后就再掏。
就在乘务员为旅客“方便”的问题大费周折的时候,列车餐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除了米以外,餐料己全部用光,方便面、矿泉水等商品也全部售完,而且后厨用水和旅客饮用水也几乎没有了。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后勤保障组全部出动,很多旅客主动要求下车帮忙,他们拿着车上一切能用的器具,踏着光滑的路面到很远的地方去抬水或端水,滑倒了水洒了就再回去接,总算灌满了餐车的茶炉。
沙口站是个小地方,当地的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几乎已被前面的列车“搜购”干净,仅有的一些肉、菜又卖到了“天价”,其中猪肉已卖到了40多元1公斤。餐车人员也顾不上成本核算的问题了,见到食品就买,多贵都买,然而即使这样也仍然没买到多少东西,于是在车站人员的帮助下,到车站附近很远的地方四处“搜购”,最后“搜购”到了500多斤各类食品,在后勤保障组和众多旅客的帮助下弄上了列车。
当日的晚餐仍以盒饭为主,所不同的是旅客发现盒饭又降价了,前一天每套盒饭由15元降到了10元,现在又由10元降到了5元。列车受阻后,沈阳客运段段长和段餐饮服务公司总经理多次专门给餐车主任打来电话,一面随时了解列车上的饮食供应情况,一面反复叮嘱餐车人员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十分注意列车餐车的服务形象,列车上的所有食品和矿泉水要平价供应甚至降价供应,要千方百计让所有旅客吃好饭,吃得起饭,遇到确实有困难的旅客要免费供应。爱的回报
列车开始晚点时,很多旅客开始抱怨、甚至出现很多过激言辞,然而,随着乘务员们的真诚服务,这一情况发生逆转。
乘务员们嗓子喊哑了,有那么多旅客把金嗓子喉宝和西瓜霜含片硬塞到他们手里;当有些旅客固执地围着乘务员“要说法”的时候,有好几位中老年旅客把乘务员挡在身后,用比对方更高的声调说:“做人总得讲点儿良心,这些女孩子一路上做了这么多工作,还这样为难她们,你们不脸红吗?”
列车在没水、没电、食品极度匮乏的时候,有那么多旅客关切地问他们吃没吃饭,喝没喝水,许多旅客把冲好的方便面硬塞到乘务员手中,很多乘务员都发现,当他们打扫完卫生或做完其它服务工作疲倦地走回乘务室的时候,有一袋一袋的水果和食品挂在了门把手上。
除了关怀,更多的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在列车需要组成医疗保障组的时候,有10多位医务人员主动报名,他们奔走在车厢里,为一位又一位生病的旅客提供服务,有位医生把自己携带的价值200多元的感冒药、镇静药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的药都奉献了出来。
有一件事让17号车厢乘务员冯宇特别感动,列车从广州东站开车,车厢里上来十几位旅客,横七竖八地坐在厕所旁的过道上,大声说话,还不管不顾地吸烟,他过去制止一下能好一会儿,然后又一切照旧。可是当他做出用手掏厕所的举动之后,这些人全都变了,眼神儿里充满了敬意,而且每当有旅客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身旁挤过去上厕所的时候,还都很郑重地嘱咐一句“小心点儿哟,别把厕所弄脏了,乘务员不容易呀”。冯宇当然知道他们这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支持他的工作。
魏文龙是广州某武术学校的学生,今年17岁,是在广州东站最后上车的旅客之一,在列车没开车门的时候,他在车下气得直骂,甚至还把平时练武的大刀抽出来,在站台上发泄式地挥舞起来。可是上车以后,乘务员关心地问他冷不冷、饿不饿、列车长在软卧车厢的过道里铺了一块纸盒让他坐下,还塞给他一个苹果时,他哭了。一路上,抬水、搬运采购来的食品、维持列车秩序,数他干得最欢。
列车快到北京的时候,乘务员杨振宇正在乘务室里写日记,有一位中年妇女悄悄走过来,把一个洗好的苹果塞到他的手里,说:“小伙子,我一直注意着你,知道你忙得连午饭都没顾上吃。我这只有一个苹果,是上车前家人放到我兜子里的,一路上一直没舍得吃,你把它吃了,解解渴吧。”杨振宇感动得眼圈儿都红了,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是对铁路客运真情服务的肯定。”联动的力量
在这次冰雪灾害中,T12次列车累计晚点达82个小时,是沈阳客运段建段以来,所属列车晚点最长的一次。在长达六天六夜的时间里,支撑T12次人顽强拼搏的是“英雄列车”精神,更是“联动”的力量。
在一个个不知名的小站,从未见过面的铁路员工头顶雪花,踏着像镜子一样光滑的路面,艰难地爬上列车,详细地了解列车存在的困难。也是踏着这样的路面,车站人员一次次地把列车急需的食品和药品送上了列车。
在沙口站停车的时候,临线停着一列开往拉萨的列车,韩玉华在车站调度室里认识了那列车上一位姓崔的列车长,崔车长主动询问T12次列车有什么困难没有,当听说T12次列车垃圾袋不足时,立刻派人把几百个垃圾袋送到了T12次列车上。后来,这趟列车先于T12次列车开出了沙口站,他们还特意用纸壳写了一行“T12次列车,我们一起回家”的字贴在车窗上,鼓励T12次列车乘务人员战胜困难。
列车在郴州附近停车,是列车最困难的阶段,车上的食品和水都用光了。沈阳客运段段长白慧涛打电话请株洲车务段段长冯定青支援,冯段长立刻对白慧涛说,你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列车,让他们遇到任何困难都直接同我联系。株洲车务段管内车站曾十几次克服重重困难把列车急需的饼干及药品送上列车,免费发给了旅客。当列车人员提出用现金结算时,车站人员说,我们段长特意交待了,说你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留着现金肯定有用,你们给打个收条就行了。
沈阳铁路局的领导和相关部门时刻牵挂着受阻的T12列车,局长王占柱、局党委书记瞿建明几次打电话给段长白慧涛,询问T12次列车的具体情况,还一再叮嘱白慧涛转达路局、局党委的慰问。
在列车受阻的六天六夜里,沈阳客运段每隔一小时就给列车打一次电话,了解列车的运行情况并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发出具体的指令。列车受阻后,段里立即派段党委副书记李韬和车队长王振国乘飞机赶往广州包保T12次列车。
一路上,列车上的乘警组和检车组人员除了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们还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三八”组的一员,抬水、上餐料、帮助旅客解决困难。餐车服务员周雪婷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幕———车厢里人多拥挤,两位乘警帮她推着一车盒饭艰难地往前走。正巧这时列车在一个车站停了车,两位乘警帮她把送饭车抬下车,然后顺着站台往列车前部一路飞奔,当他们在最前面的一节车厢停下,把送饭车重新抬上列车的时候,几乎整节车厢的旅客都在喊“乘警好样的”。
列车到达汉口,经过沈阳铁路局客运处的协调,列车在这个本不停车的站专门停了10分钟,保洁车开上站台,吸净了集便器里的积便,列车变得更加轻松。
人们都说铁路是个大的联动机,然而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真正能感受到这种联动所形成的那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
车到北京,下车的旅客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围着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争先恐后地诉说他们难忘的经历,上百名旅客硬拉着列车员合影留念。
夜里10时,又到了列车正常熄灯的时间,可是车厢里的旅客却不让熄灯,他们有很多话要写,有很多话要说。列车留言簿上写满了,就在笔记本上写,在信纸上或信皮上写。在多达200多封的旅客留言或感谢信中,有一封整整署了66位旅客的名字,也就是一节硬卧车厢所有旅客的名字。有一位旅客还在一封感谢信中以诗人的笔调写道:“广州沈阳一线牵,通途受阻成天堑,冰雪无情人有情,英雄列车谱新篇。”
2008年1月30日6时10分,全程运行143个小时的T12次列车驶进沈阳北站,当看到站台上路局领导、客运段领导领着上百名铁路职工手捧鲜花,打着“迎接英雄列车回家”的横幅迎接他们的时候,包括列车长杨月和韩玉华在内,所有的列车乘务员都哭了。(本版照片均由李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