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8位少数民族代表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集体采访。多名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大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县长张加春介绍完自己后,从身后拿出一个纸卷,向台下的众多记者展开,摄影记者们立即聚拢来,快门声响成一片。
“我带来了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品。”张加春说,“一个就是我现在身上穿的马尾绣,一个是水书。水书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这上面写的是,"让世界了解水族"。”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立法和节日。水族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三项:端节、水书、马尾绣。
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端节期间,水族同胞将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敲铜鼓、赛马等。水族的节日跨度长,按水历推算,每年农历的八月到十月,长达49天。这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水书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历法。而马尾绣则是水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它用马尾制作出多种图案,栩栩如生,号称“世界一绝”。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族的文化传统也面临危机。张加春说,为了保护和抢救水族文化,他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县里面、州里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到目前为止,县里共抢救水书6000多册,同时还抢救了一些水书先生,并让水族文化走进校园。通过这些努力,民族文化抢救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他们想办法用市场来保存文化传统。三都县有两个村,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刺绣。后来通过开发旅游,原来自给自足的水族马尾绣工艺品走上了市场。
身为黎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也在发言时“推销”自己的民族文化。她指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说,这是我们黎族妇女手织的织锦,非常有特色。我们黎族还有树皮衣、三月三活动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22项。
3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卡完小学教师包布鲁是一名基诺族代表。基诺族有两万多人,1979年被确认为我国第56个民族。作为一名教师,包布鲁今年带来了一个建议,他希望能够在基诺族乡建设基诺民族文化园,切实保护基诺族文化。他说,基诺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现在的基诺族年轻人大都只能听懂基诺话,却不会说,基诺族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流失。
有记者问到包布鲁用汉语教学和保存基诺族文化有没有矛盾时,包布鲁说:“我认为,一个民族应该保有其本身独特的风格建筑和语言文化,如果全部消失了,那这个民族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也就随之消失了。”本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