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前强化训练 李永刚摄 |
缺乏行业规范 艺考培训:一项缺少监管的"产业"
导读
利益巨大而又无须多少投入,使得原本只有少数高校开办的艺术类专业,一下成为大众专业。疯狂的艺考大军,催生了疯狂的艺考培训。一年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效益,令艺考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问题迭出。业内人士称,国家对非学历艺术培训管理仅有一个指导性文件,缺少具体的管理手段和权威,而这是造成这一领域乱象的根本原因。
法制网记者 蒋德
一年一度的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正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艺考培训班也在盘点一年的收入,而更多的圈外人则在盘算,怎样能从这门“新兴产业”中分一杯羹。
疯狂的考前培训
把某种培训称之为“产业”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可有多少“产业”一年能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效益呢?
这绝不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3月10日,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位考生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以美术专业的考前培训为例。根据已经结束的江苏省艺术类专业考试提供的资料,今年全省共有美术考生4.3万人。就一般情况而言,一名培训半年的学生,培训费至少万元以上。加上平均每天消耗的10元左右的颜料、纸张、铅笔等费用,光美术考生的培训费用至少有6个亿。
需要考前培训的并不仅是美术专业,学器乐的还要更贵。一位学扬琴的考生家长透露,他们上一次课就得300元,一个月光学费就是1万元。
据知情人透露,南京今年的各种艺考培训班有100多个,而一个能招六七十人的小型画室,半年的培训收入就不会低于100万元。
业内人士介绍,一般参加艺考的学生,不要说基础差的“文转艺”考生,就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也都要参加各种形式的考前培训。由此,疯狂的艺考大军,催生了疯狂的艺考培训。
膨胀的艺术教育
据记者了解,2005年,江苏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约3.3万人。2006年,这个数字就达到57643人。2007年,全省艺术类考生62529人,较上年增长8%以上。
分析人士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催生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影视业、广告业等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壮大,为各类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形成艺术类院校一年二三十万招生规模的动力,却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每年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不足50%的就业率就是明证。
“它是利益驱动。”一位艺术类院校的老师对记者说,普通本科专业一年的学费是四五千元,而艺术类专业一年的学费却在1万元上下。与理工农医类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施不同,一些艺术类专业只要有老师和教室就可以开办。据介绍,某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仅有的4名教师都是来自于本地的幼儿师范学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利益巨大而又无须多少投入,使得原本只有少数高校开办的艺术类专业,一下成为大众专业。据了解,目前全国半数以上的高校均开设有艺术类专业。某些艺术类高校的在校生规模甚至达到万人以上。根据招生简章,某理工大学所属的广播影视学院今年艺术类专业开出的招生计划是4000人,其中播音与主持专业就招740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820人,而这两个专业的就业面并不宽。
疯狂扩张的艺术类院校招生扩张,加上高考成绩的低门槛(只要通过专业考试,艺考生的统考成绩甚至可以低一二百分),造成了艺考生的趋之若鹜,甚至出现了“文转艺”现象,就是学习成绩一般的文科类高考生转报艺术类。有的高中甚至动员那些报考普通高校无望的文科生成批转报艺术类。
“黑培训”的“忽悠”招数
大量缺少专业基础的考生涌向艺术专业,带来了艺考培训的繁荣。一些设有艺术类院校的省会以上城市,比如济南、南京、太原,都有上百个考前专业培训班。一些“聪明”的经营者特意将培训班开到艺术学院的门外,似乎这样让考生们距离高校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大量的“黑培训”应运而生。随意租房,师资不明,垃圾遍地,不够面积的培训场所,成为这些无证培训班的“素描写真”。但条件的恶劣并不妨碍他们招生与发财。
记者发现,无论是有资质的培训学校,还是没资质的“黑培训”,“忽悠”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忽悠”方法一,自抬身价。许多培训班打出了“教授授课、阅卷老师辅导”的招牌。
“忽悠”方法二,吹嘘办学质量。几乎所有的培训班都在招生简章中宣扬自己的高通过率。记者手头就有这样的招生简章:一家考前培训中心说自己的通过率是98%,一家画室则宣称是99%,还有一家辅导班甚至是100%!
“忽悠”方法三,签“包过”合同。有的培训班承诺“即使没有任何基础,三个月也包过省统考,不过退还一半培训费”。当然,凡签“包过”合同的收费也高。
这些还只是相对正规的“忽悠”手段。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告诉记者,他每往培训班介绍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几百乃至上千元的介绍费。有的培训班的回扣率能达40%至50%。一些“黑培训”甚至公开以能玩猫腻招徕学生,宣称“交钱包录取”。
薄弱的管理环节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上面的问题,艺考培训还存在着艺术类教师没有统一的教学准入资格审查,水平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不统一,互相争夺生源矛盾多;艺术培训教材选择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文化艺术类等级评定很不统一,考级市场的暗箱操作等问题。
调查中,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些乱象的根本,是管理的薄弱。
据了解,虽然目前艺术类教学市场发展快,但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国家对非学历艺术培训管理仅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缺少具体的管理手段和权威。按照这个文件,各地教育部门有权制定办班的地方标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证的经常被检查,无证的倒无人过问。因为很难掌握无证办学的情况,再加上“法律没有授权”,各地教育部门只能采取“民不告,官不理”的态度。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希望国家能尽快加强规范艺术考试培训方面的立法,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订相关的准入制度及办学标准,同时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职责,改变现在艺术培训市场管理无法可依、无人管理的现象。而要改变艺考培训这种管理薄弱、鱼龙混杂的状况,也许只能靠加强法制建设。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