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因何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读《士兵突击》
■傅秀宏
虽然他家乡的祖屋在爆炸声中顿然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而善良的怜悯,更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他勇敢地直面枪杀毒犯……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
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普通农村孩子,单纯而执着,以其独特至傻、不放弃不服输的个人命运浮沉为亮点,展示那份至真至纯,呈现那份跌打滚爬,不由令人掬一捧感动的泪。许三多的军中岁月一波三折,但他凭着难得的执著,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因他的“傻”,让全连队受连累;因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他的执着,让全营战士为之骄傲。《士兵突击》可以视作中国版的“阿甘”。以一种平和的口吻讲述中国军人的特质:耐力和韧性。尤其是通过许三多一系列幽默的故事,折射了大写“人”的成长过程。
《士兵突击》是塑心之书,“木呆呆”的农村娃成为“兵王”,最动人、最荡人。懵懵懂懂的他,到处出洋相,闹笑话。不过,在他“傻瓜力量大”的精神感染下,周围一个又一个人被他打动了,包括一心想将他作退兵处理的连长。最后,因为表现出色,许三多进入了全军最好的“钢七连”,甚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特种部队。
普通得就像在身边,你甚至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影子。因为许三多是一个比阿甘还认死理的“傻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创造了别人无法完成的奇迹。许三多的“傻”,足以让你喜欢。《士兵突击》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还是包含哲学、个性的成长史。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 许三多以自己一根筋式方式成功,是因为他选择太少;而现实中我们的困惑,源于选择太多。
编剧出身的作家兰晓龙,在《士兵突击》的楔子中感慨地写道:一只蚂蚁攒行于侦察蚁用腹腺分泌物标志的蚁路上。侦察蚁的弥足珍贵,在于它那不可复制的碳酚分泌物,为后来的蚂蚁确定前边是不是该去的地方……这部小说没有对立面,没有坏人,但不缺乏冲突。有观念的冲突、有性格的冲突、也有故事的冲突。
在小说中,许三多的孤独,是最大的冲突点所在。“他看史今远去的背影,知道他的班长是他的朋友,但他不知道班长也是他现在惟一的朋友。”成才告诉许三多,“全连除了你们三班长以外,每一个人都认为你是聪明人。你是全连人最强的竞争对手了,我们都被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许三多。”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剧中,这种孤独感被刻意弱化了。小说中的许三多,不像电视剧中永远藏着“巨大的善”,一味的天真单纯,相比而言要复杂得多。但是,书中的许三多才更真实。兰晓龙说许三多是个可怜的人,他只有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微笑,拼命对你笑,哪怕你觉得是在傻笑。电视剧过滤掉了一切不够美好的、过于显露真实人生凌厉一面的东西。
同名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是导演康红雷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后又一力作,也是近年来惟一不涉及爱情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播出后,许三多几乎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该剧揭开了我国特种部队的神秘面纱,展现了严酷的魔鬼训练。这些素材都取材于真实军营生活,在以往电视剧中是很少表现的。该剧在刻画许三多这一核心人物的同时,还塑造了一组极富感染力的个性化人物群像。
真诚拥抱部队生活,不抛弃,不放弃,有真情,有力量;这样塑造出来的形象,才可信、可爱。为创作这部作品,兰晓龙在北京军区塞外某部装甲团一呆就是大半年。他隐姓埋名称自己是机关打字员,深入连队、班排,和战士交朋友。这个作品最大的成功就是一个“真”字。不管你是不是当兵的,你都会被它残酷而不血腥、震撼而不媚俗、真实而不平凡的描写所打动。许三多以水一样的性格赢得了喝彩,因为水是打不烂的。多次失败,直至绝望,是坚持改变了一个孬兵。许三多的人物性格实际上是许多人所轻视的,同时也是人们心里所渴望的。《士兵突击》是一个成人童话,抑或一个寓言,但在阅读中能引起读者的深层思考,这是因为它达到了揭示人生哲理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