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各界不少名人接受大学聘请担任客座教授,其中有一些演艺明星“演而优则教”。
名人进校园
前不久,歌手周杰伦现身复旦大学,接受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聘请,担任艺术指导老师。
1996年和1997年,金庸先生分别受聘出任原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名誉教授;1999年5月,新浙大成立不久,他受邀出任新浙大人文学院院长。
2005年10月,金庸先生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学校尊重其意愿,邀请其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也有名人对学校邀请说“不”。据媒体报道,在四川大学110周年校庆上,长期关注四川教育事业的影星吕良伟受到校方热情欢迎,请他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演讲交流,还聘请他为该学院名誉教授。吕良伟却拒绝接受此称号。
光环为谁添姿
聘请名人当客座教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名人头顶看起来增添了一圈“光环”。大学的崇高、严肃与名人的光环效应相遇,该如何取舍?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赵斌认为,学生追星无可厚非,可如果学校追星,让人无法理解。
赵斌说:“如果名人有时间有能力为大学生传授知识,的确是件好事,可有的人并没有承担责任和义务。偶尔来一次的确能吸引很多学生,甚至有同学带了签名本,可除了好奇,谁在听他说什么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陶秋萍认为,名人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成就,但不代表他们可以胜任大学教授,“学术有权威和尊严,大学有独立品格。”
也有人认为,与名人交流,能拓展学生信息量和知识面。名人自身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可以给青年学子带来启示。其言传身教的示范效应,比学生仅从书本上得来要直接得多。
谨慎聘请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王小章认为,现代大学教育不应闭门造车。如果能吸引真正有才学的名人担任客座教授,可以借他们的影响力宣传自己,同时更好利用社会资源。
他强调,大学聘请名人教授要有原则,“大学推崇的是独立精神。对既有名又有才的人,应该欢迎。如果仅看中某人名气,那不符合大学办学原则。”
浙江大学余潇枫教授说:“教授评定有严格程序,他们必须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取得一定学术成果。不能因为有名就降低教授评定标准。”(新华社专稿/许群、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