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讯(记者车辉)“目前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仍很突出。”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表示,他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三大软肋”:一是投入水平偏低,研发能力不强。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够。三是科技创新体制和环境不健全。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委员表示了相类似的观点。
“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低,2006年仅为1.41%,而世界各国平均为1.6%,欧盟国家2002年已达到2.26%。”林方略委员表示,这造成我国目前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科技含量关键设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够,这主要表现为设立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比例不高。他所了解的数据显示,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5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76%,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不低于5%。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不到20%,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到80%的水平。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目前科技创新体制和环境不健全,”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表示,我国目前的科学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教育与科研脱节,军民两大科研体系分离,管理层次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的文化环境欠缺,学风浮躁、学风不端行为比较突出,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员刘纪远建议,应该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我们企业比不过人家,并不完全是因为资金投入不够,而是实力强的科研力量都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毋庸质疑,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面对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扶持对象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陈天桥直言,“企业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陈天桥表示,大的政策环境应该扶植创新型企业,营造创新环境。他说:“百度搜索、分众传媒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前几年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缺乏成熟的投融资机制,所以纷纷选择海外上市。为这些企业创造融资环境,他们回归A股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对改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