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弥足珍贵 巨鬣狗大过非洲狮

  和政地区(包括现和政县、广河县、东乡县部分地区)是远古时代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气候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1万多件,经中科院资深科学家鉴定,这些古动物化石目前占据着古动物化石研究领域的六项世界之最。

  文/本报记者 田辉成

  和政古动物化石的世界之最

  麝牛的祖先:和政羊

  秋天快到了,和政羊和陕西旋角羚在山坡上抢食青草,希望在冬季到来前积蓄体能。雄壮的头羊站在坡顶,和哨兵一起为它的家族巡营,观察潜伏在附近的敌人……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物种,定名也是根据和政地区发现的大量化石个体定位的,该物种在别的地方目前尚无发现。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副馆长陈善勤说,在生物学界,远古时期动物的定名使用的是比较级,即将目前发现的同一种类的全部化石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和政羊化石,其四肢与普通概念的羊比较接近,但其头骨和身体其他构成材料又与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发现的一种麝牛化石相近,同时又有不一致的特点,甚至更原始,故将其定位为一个新物种。

  和政羊化石在和政地区发现量很大,仅头骨化石就有700个之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说,和政羊实际上是一种麝牛,而在今天,麝牛只分布于北美地区。

  邓涛说,和政羊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数量非常丰富,它就是以在和政发现的标本作为正型,首次在世界上记述的一个麝牛亚科中的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布氏和政羊,种名用以纪念对中国的麝牛化石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博士。和政羊的个体,小于现生的北美麝牛,它具有短而粗的角心,其横切面呈三角形,左右角心的基部在头骨上非常靠近甚至愈合,这是麝牛亚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陈善勤说,和政羊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的发现表明,麝牛的起源应该是在亚洲,后来才通过白令陆桥(现白令海峡)迁徙到了北美地区。

  水边的家族:铲齿象

  夏日的上午,一片水草地上,铲齿象妈妈带着小象在水中觅食,它们把草铲起来,用长鼻子送进嘴里,沙子则从齿缝里漏下去。铲齿象家族的其他成员在附近散步,土耳其羚和皇冠鹿、安琪马在坡上吃草……

  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的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铲齿象最早于1928年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发现。在中国发现则略晚一些。

  和政地区的铲齿象动物群生活于距今1500万-12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时期,这个时期的森林更加茂盛,水源更加丰富。发现铲齿象的主要地点在广河县的买家巷、上庄、阿里麻土、杨家、官坊、下寺沟等,以及东乡县境内的上沟和尕李家等地点。和政县的杨杜家村老沟、关滩沟、新政碌麻山等地点,都含有中中新世哺乳类化石,尤以广河、和政出土化石最多。

  铲齿象的铲板被解释是用来从浅水中挖植物的,因此铲齿象适应于水边的生活。铲齿象的长鼻应该跟现代的大象一样,是圆筒状的,并且相当灵活,可以帮助铲齿象用铲板铲取草类后再卷送到嘴中咀嚼。以铲齿象为代表的长鼻类在中中新世动物群中占据显著位置,肉食类也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蹄类在多样性上超过奇蹄类,成为动物群中最大的类群。

  据科学家测算,铲齿象的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从三四个月、八九个月、3岁、8岁、十多岁、20多岁、30多岁到40多岁,一、二期馆里共陈列了19种头骨化石个体,堪称一部铲齿象的头骨发育史。2006年1月-3月在上海科技馆展出时,当地媒体称:“如此完整的收藏,举世无双。”

  进化的旁支:三趾马

  高坡上,三趾马群一边低头吃草一边支棱着两耳侦听周围的动静,几只萨莫兽抬起长脖子在啃食树叶,附近混杂着中新羚、祖鹿、大唇犀等动物,远方的林子里,剑齿虎在盯着小马……

  三趾马以其每条腿上有三趾(末端为蹄)而得名,实际其两侧的侧趾已有些退化,在正常行走和奔跑时脱离地面,已丧失支撑作用;其颊齿已为高冠,上颊齿原尖孤立为环形,与真马大不相同,适宜在不是特别干硬的草原上生活。

  陈善勤说,我国的三趾马化石非常丰富,但肢骨化石不多,在和政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不仅有完整的头骨,较完整的肢骨也不在少数。

  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专家们测算,近年来和政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头骨标本不下6000件。这一数量不但超过了中国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地区的发现,而且超过了世界上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最经典发现地——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摩斯。

  有人说三趾马是现代马的祖先,这是错误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何文说,其实,三趾马只是马类大家族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科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地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分析研究后得出了答案:三趾马起源于北美,在距今约1150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大陆,并迅速扩张到非洲,成了该时代、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进入上新世以后,三趾马种群逐渐走向衰亡,最后在距今约50万年时在非洲彻底灭绝了。

  陈善勤说,从生态角度来看,一个物种的增加或消失,标志着一定范围内一种地理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改变。三趾马化石种类在和政地区至少已发现了4种,其个体是从远小到近大、在变化和发展中。三趾马消亡后,肉眼能分辨的红土没有了,亚洲大陆进入了黄土期。

  冰川期动物:披毛犀

  远处,西瓦猎豹正在偷袭刚刚意识到危险的短角丽牛,德氏狼和硕鬣狗密切注视着这场战斗,以冀从中分得些足以果腹的“战利品”。在泥河湾旁的披毛犀依仗着健壮的躯体和硬实的厚皮,对猛兽的袭击似乎并不在意,仍然在悠闲地饮水……

  顾名思义,披毛犀就是披有御寒长毛的一种犀类动物。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在2002年第十期《地质通报》上对和政地区发现的披毛犀化石作了披露:“披毛犀是已绝灭的最著名的冰期动物之一。然而,披毛犀的早期记录只有少量材料来自几个约距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地点。从甘肃临夏盆地最早的黄土沉积中发现一个带下颌骨的完整披毛犀头骨和一个具乳齿列的幼年头骨,古地磁年龄测定约为距今250万年,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披毛犀遗存。这些化石发现于代表干冷气候条件的黄土中,应是大冰期出现和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结果。披毛犀起源于华北地区,在更新世时期广泛地扩散到欧亚大陆北部。”

  陈善勤说,三趾马时代结束时,由于大规模板块运动的结果,青藏高原逐步隆升,印度洋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冷空气在青藏地区形成对流,形成了小范围的降水,中国北方甚至整个北半球变得寒冷而又干燥,进入了冰川期。

  高寒气候环境中生命力较强的动物多为“庞然大物”,披毛犀即是其中的一种。披毛犀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它的臼齿齿冠很高;釉质层厚,有许多褶皱;齿凹内充填了致密的白垩,适合于咀嚼质地干燥地的草本植物。

  披毛犀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根据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披毛犀冻尸、在波兰发现的浸泡在沥青沉积中的尸体,以及法国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壁画,现代人得知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的绒毛。和政发现披毛犀化石,是这里曾经历极度寒冷的冰川期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最大的真马:埃氏马

  一个秋日的午后,已经隆起的青藏高原北坡,一条小溪在流淌,几种哺乳动物在这里栖息。突然,巨颏虎出现了,一群真马(埃氏马)随即狂奔逃命,不幸,落在最后的一匹被巨颏虎扑倒了。不远处,胆小的龙担日本鹿躲在树林里,甘肃副长吻猴则在作壁上观……

  埃氏马是最近在和政地区的早更新世黄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真马化石,是用法国著名的研究马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埃森曼的名字为其命名的。埃氏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同时它的脸部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方面来说在马类中都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世界上最长的马脸。

  陈善勤说,从现已发现的各种材料来看,只有马的个体发展、演变的思路是最清楚的。有些动物是从大演变到小,但马类是从小到大演变的,各个时期都有材料发现,因而,世界上研究古动物种类的机构,几乎都是从研究马开始的。

  大约在始新世,森林中出现了食用嫩叶的始新马(始祖马),至上新世因环境变迁演化为三趾马,到了更新世,由于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为适应草原生活, 马类演化成肢长体高、具有单趾硬蹄和流线型的身体等特点,形成了“真马”。

  和政地区的真马动物群生活于距今250万年-200万年的早更新世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并伴有显著的海拔升高,环境为多样性较低的寒带干广草原。和政地区的真马动物群在组成上是很特殊的:首先是小哺乳动物特别少,缺乏食虫类和小型鼬类;食肉类化石特别多,在种数上几乎是目前已知该动物群总种数的一半;偶蹄类,如鹿和羚羊的数量很少。这说明和政地区的海拔在早更新世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因此才产生了这样一个高原或高山的动物群。

  “短命的杀手”:巨鬣狗

  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日渐稀少,巨鬣狗瘪着肚子隐伏在针叶林中,伺机袭击落单或幼小的马类、羚类;象类过来了,但大象在旁边护卫着小象,巨鬣狗无可奈何地看着它们缓缓离去……

  在1200万年前,临夏盆地又一种巨大的食肉动物——巨鬣狗,它拥有一对像匕首一样的巨大犬齿。根据测算,巨鬣狗体重接近400公斤,它的头骨看上去像铁锤一样粗壮而有力。在它的面前,剑齿虎的张牙舞爪似乎显得有些装腔作势。不过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足以称霸临夏盆地的史前巨兽却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危机。

  巨鬣狗属于三趾马动物群,生活在距今1200万-5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巨鬣狗是鬣狗中最具特色的古动物之一。巨鬣狗的体重是现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4倍,比现代非洲狮还要重六七十公斤,这样大的食肉类动物在任何时代都不常见,在鬣狗类群中绝无仅有。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讲解员陈进生说,有研究者曾猜测,巨鬣狗可能是现代藏獒的先祖,对此,陈善勤不容置疑地说,前些年也有几个在广州养藏獒的人来看了,说“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从分类学中就否定了:藏獒属犬科动物,而巨鬣狗则属于鬣狗科。再者,在形态构造上,鬣狗类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与犬科很远,犬科的头是长条形的,猫科则趋于圆形,两者大相径庭。

  陈善勤说,巨鬣狗生存的时代有很多小动物供其进食,从而养育了它庞大而又威武的躯体。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巨鬣狗身体的优势逐渐变成了缺点:高寒地区的小动物越来越少,而三趾马跑得快,犀类皮厚体硬,象类体力很大,巨鬣狗笨重的躯体猎食时渐落下风,遂逐步消亡,退出了食肉动物竞争的市场,成了“短命的杀手”。

  <兰州晨报>供稿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涛 | 陈善勤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