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12日电(张任青子侯晋)一个汉族聚居的村庄,却年复一年举办着藏传佛教的“喇嘛社火”。3月10日,在青海省湟中县西堡镇葛家寨村,一场奇特的“出僧官”表演活动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前来观看。
所谓“出僧官”,主要表现的是藏族群众迎接、参拜“活佛”,祈求祥和平安的一种广场表演活动。
葛家寨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山村,村民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出僧官”表演中的角色都由汉族群众扮演,藏汉两种文化在这个小村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体现了两个民族的深厚友谊。
从表演前一天开始,狂欢气氛逐渐升温。到当天中午,附近村民都聚集到葛家寨村的中心广场上,高跷、郭庄、藏舞等表演奏响了“出僧官”的序曲。
在袅袅烟雾营造的神秘、庄严氛围中,“僧官”队伍随着一阵鞭炮声缓缓步入广场,领头的是一个光头喇嘛,甩着长鞭。两个带着鸡冠帽的黄衣僧人吹着法号紧随其后。一个由小孩子扮演的“小活佛”,在两列鼓乐僧侣的簇拥下绕场两周,落座于广场北边的高架上。
随后,藏族群众中的“富人”代表骑着牛马,带着随从进场。衣着光鲜的藏族“老爷们”匍身叩拜,虔诚地为“活佛”献上哈达。这时,普通群众也吆喝着进场,争先恐后地为“活佛”献哈达、表诚心。
待进场的人们“安营扎寨”后,真正的狂欢开始了。带着牛头面具的“跳欠”队伍在时急时缓的鼓点声中跃动起来,表演者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左移右转,还不时“顶牛”,引得人群中爆发出阵阵笑声。和真正的寺院神舞相比,“出僧官”上的“跳欠”更显活泼和轻松。
关于“出僧官”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葛家寨村的村民是从塔尔寺附近迁移到西堡镇的,他们把塔尔寺“喇嘛社火”的风俗带了过来,并世代相传。也有人说,这个习俗是村里的先民们为了纪念一位云游至此的喇嘛而举办并传承下来的。村里的老人们说,“出僧官”的活动已经传了三代人了,只在文革时期停办过十几年。
湟中县文化馆研究员刘世伟研究认为,民国时,葛家寨和塔尔寺有频繁的经贸往来,熟悉了“喇嘛社火”的商人们把神秘的宗教法事活动作为一种文娱项目带回了村子,并加入了汉族社火的一些内容,既丰富了农闲生活,又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平安的美好寄托。
对于葛家寨的村民们来说,能够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是非常自豪的事情。在省城西宁一家网吧打工的女孩曹艳是藏族“富人”的扮演者之一,她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表演。
她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年轻人多在外打工,“出僧官”的规模已一年不如一年,很多传统项目如赛马、摔跤等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