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专稿:本网记者同一天感受神秘的地球两极(图)

  北极:黄河站里看极光

  3月10日凌晨,中国北极黄河站所在的挪威新奥尔松北极村上空出现了美丽的极光。 新华社记者孙闻摄 (欢迎点击 孙闻博客)

  南极:“雪龙”号上看极光

  3月11日凌晨,在“雪龙”号上看到的瑰丽极光(绿色的为极光,蓝色的为“雪龙”号夜航探照灯)。当天,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正航行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浮冰区,从南极中山站回国的途中,科考队员们看到了瑰丽的极光。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摄 (欢迎点击 张建松博客)

  新华网专稿:北极和南极,在地球的两端,相隔遥远,却又都那样新奇而神秘,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本网记者孙闻和张建松目前正跟随科学考察团分别在北极和南极采访,在3月9日这一天里,他们在地球南北两极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

  北极:风光无限最多彩

  3月9日,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北纬78点55度,东经11点56度的中国北极黄河站,迎来了这个季节难得一见的好天气,气温零下14摄氏度,晴朗无风。
这一天,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团经历了进入北极圈以来最多彩的一天。

  极夜后第一次日出

  早上7点,为迎接北极第一次日出而激动不已的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团队员们纷纷聚集到黄河站东边的海边,翘首期盼太阳早一点现身。当东方白色的雪山和淡蓝色天空中闪现出一抹红晕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终于,8时10分,橘红色的太阳,从黄河站东边的群山中喷薄而出!“太美了!”激情浸透的欢呼声,从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团每一位成员的心底里迸发出来。

  初升的太阳有些胆怯和羞涩,不一会儿就开始由东向南飘移,透过被雪山反射回来的阳光望去,橙色的太阳在峰峦和云朵间跳跃。太阳扫过的每一座雪山都被它镀成了玫瑰金色,发散着炫目的光辉。

  阳光洒在海面上,无数明黄的光斑欢腾跳跃着,有如风中飞舞的金箔。满布积雪的山峰也把阳光映回到海里,海面又多了一层玫瑰金的光彩。由海到山,由山到天,不同色调的金辉层层叠叠。

  不一会儿,太阳开始下降。落日把最后一抹余晖送给了雪峰,峰顶变成了透明的,好似一缕烛光映透了积雪,散射出洋红色的光影,由明及暗。太阳终于羞涩地躲进了群山背后———从日出到日落,不到一刻钟。这就是2008年中国北极黄河站漫长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奇、绝、壮、美!

  再次邂逅美丽极光

  与日出同样迷人的还有极光。如果说北极的日出是明快的,那极光就比它多了一分神秘。极光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称作“黎明女神”,能给看到她的人带来好运。考察团从进入北极圈后,就开始了与她的约会。

  3月1日,当考察团抵达特罗姆瑟时,第一次与极光邂逅。当晚夜空中闪过的三次极光令记者兴奋不已。

  3月3日,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朗伊尔城,女神再次不期而至,而且身姿更为柔媚。特罗姆瑟的纬度是北纬69度20分,朗伊尔城地处北纬78度———越往北极光越美。因此,大家对在黄河站里的极光充满了各种更为美好的想象。

  9日晚11时,黄河站留守越冬的科考队员张北辰从二楼的极光监测室走了下来,“有极光了,满天都是,你们要不要出去看看?”长年从事极光和太阳风研究的张北辰对极光的态度达到了令人觉得奢侈的冷静。

  这句不经意的提示,让队员们如同听到了发令枪。冲出房间,果然是满天极光!开始极光如一缕青烟从地平线上吹起,逐渐向天空飘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高,最终漫过天顶。整个天空像是布满了碧绿的云彩,地面的积雪也被涂成了翠绿色。这次极光大概持续了10分钟,之后天空又暗了下来。

  “看,极光在弹钢琴!”当极光再次出现的时候,一名科考队员如是说。很难找出比这更为贴切的形容了。这次极光从天顶直冲下来,如同音频监视器跳动的音柱,自上而下不断跳动。

  当一道道光束渐渐连成一片时,一条从天顶垂下的光幕出现在我们眼前。自上而下,光幕呈现出由淡蓝而淡紫,由淡紫而碧绿的绚丽光彩。风起处海面泛起的波浪也映出绿色光芒。光柱此起彼伏,像在弹奏一支明快的乐曲。光幕轻旋慢转,和着乐曲在海面上翩翩起舞。

  一曲结束,所有人都沉醉在极光里。

  未见北极熊留遗憾

  极夜后的首次日出、炫目的极光,这些极地美景都让人陶醉,但考察团此行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到北极熊。虽未谋面,我们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初到斯瓦尔巴德首府朗伊尔城,在斯瓦尔巴德大学中心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关于北极熊。而课上第一讲并非北极熊的习性和分布,而是一旦遭遇北极熊攻击该怎么办。学校的走廊里挂着许多海报,都是人被北极熊攻击后的惨状。这让大家对北极熊的感觉变得复杂,又期盼又害怕。

  按照斯瓦尔巴德群岛当局规定,野外作业须携带枪支,以防范北极熊的攻击。离开城区300米,子弹上膛;在距离100米远处发现北极熊须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此时如果北极熊向人走近,须用信号枪朝北极熊发射一枚类似爆竹的子弹,把它吓跑;如果它继续向人靠近,至50米时,必须开枪将其射杀。大学中心的一位教授在带领学生作野外考察时,曾经遇到过北极熊的攻击,在这只熊距他只有1.5米时,他扣动了扳机……

  9日上午,考察团在黄河站站长何剑锋带领下,离开站区,沿新奥尔松湾顶向海边出发,考察海冰情况。何剑锋带了3支步枪、18发子弹。他和与我们同行的挪威驻上海领事馆的山鹰、苏州市公安局的章国平警官各带一支枪和6发子弹。离站300米时,他们把子弹压入了枪膛。

  北极熊是海洋哺乳动物,在海边出没的概率较大。而我们当天考察的地点正在新奥尔松湾附近,对面就是3个冰川,夜晚可以清晰地听到对面海冰飘过时与岸边海冰的撞击声。张北辰说,北极熊会趴在浮冰上游过来觅食。

  当考察团抵达目的地时,一只在海里游泳的海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好奇的队员们纷纷拿出相机要留下它的身影。但何剑锋却提醒大家赶快离开,因为海豹是北极熊眼中的美味,它的身后很可能跟着一头饥饿的北极熊———这段时间刚好是北极熊结束冬眠的日子。

  返回黄河站的路上大家不住地回头张望,期盼着能看到远处闪过北极熊的影子。但结果却令人遗憾。

  在黄河站所在的北极村,提起北极熊,这里的人们都会讲述一个发生在2005年冬天的故事。一天早上,德国站的一名气象专家推门刚要出去,发现一只北极熊就趴在门口。这位专家赶紧退回屋里,电话通知负责北极村后勤工作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的考察队员想尽了办法想撵走这只熊———敲锣、打鼓、点爆竹,吹号、鸣枪、放焰火,但甭管怎么折腾,这只熊就是不走。看来它真是饿急了,想来讨口吃的。但是又绝不能给它喂食,否则它会记住这个地方,隔三差五,呼朋引伴地到村里会餐,那就麻烦了。终于,在与被困德国考察站专家一起饿了三天三夜后,这只熊一无所获,悻悻地走了。

  北极熊的故事让记者想起了之前曾看到的一幅海报:上面有一盏灯和一头北极熊,希望人类能照亮北极熊回家的路。极光和日出并不难见,但愿北极熊也能不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故事中。(本网北极特派记者孙闻)

  南极:依依惜别话离情

  我国南极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站上设有气象站、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大气本地观测室等,越冬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地震、大气等多项内容。

  3月11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就要踏上回国之旅了,但是还要留下一些队员在南极越冬,因此,9日这一天,整个中山站内充满了离愁别绪。

  难得南极艳阳天

  多变的南极天气似乎很通“人性”,每次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总会给我们一个好天气,就像人们在离别之前,总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上个月,当“雪龙”号起锚离开长城站的那一刻,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朵朵浮云与洁白的冰盖相映衬,天地融为一体,宁静而安详。南极乔治王岛令人窒息的美,给我留下了今生难忘的美好印象。而这次,当“雪龙”号即将离开中山站的时候,又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

  原本是应该住在站上的,但由于我要采写三八妇女节的稿子,而其他6名女队员又全都在船上,因此,在前一晚搭乘船站之间来回运输的最后一趟小艇,到“雪龙”号上进行采访。9日一早,我随第24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成员,乘坐卡莫夫直升机,从“雪龙”号上飞回到中山站。

  越冬队员苦为乐

  在中山站餐厅,魏文良领队召集所有越冬队员开了离别前的最后一次会,主要是要求越冬队员激情不减,建设一支和谐团队,快乐越冬,圆满完成任务,而不要“猫冬”。会场的气氛较为凝重。开完会,临时党委成员与19名越冬队员握手拥抱,一一告别,而我们记者则忙着拍照,似乎来不及有离别前的伤感。

  但事实上,这种对中山站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已经在我心头萦绕了好几天。许多次,在拍摄越冬队员送别队友陆续撤离的时候,在镜头中,看到他们在抹眼泪,泪水也不禁湿润了我的双眼。

  今天,在正式的告别场面上,许多越冬队员都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伤感,但我知道,在他们心里,其实有着太多的依依不舍。

  “每次度夏队员撤走的时候,我们越冬队员都有好几天吃不下饭,要很长一段时间心里才能缓过来,”今年已经第三次在南极越冬的徐霞兴站长说,“在孤独而又寒冷的南极越冬,关键是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要有勇敢面对、同舟共济、以苦为乐、和谐相处、共同享受越冬生活的良好心态。”

  在许多考察队员眼里,徐站长是一位坚强刚毅、宽容敦厚的老大哥。他曾经7次到南极,6次参加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首席机械师”。今年,徐站长刚参加内陆冰盖考察,担任冰盖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冰盖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从冰盖回来以后,徐站长紧接着就要在中山站越冬一年。

  “"雪龙"号开走后,我首先要组织越冬队员把站内站外好好收拾一番,带领大家在中山站里好好过日子,圆满完成越冬期间各项观测任务,同时在不违反站区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组织全体队员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滑雪等。”徐站长说。

  “80后”的年轻人

  与以往相比,本次越冬队的一大特点是年轻队员多。例如来自武汉大学的张辛、中科院测地所的牛晓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符志坚、中科院光学机械研究所的王博,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其中张辛、王博都还在读研究生。

  今年才25岁的符志坚已经是第二次在南极越冬。“第一次在南极越冬还没有成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越冬生活很愉快,但这次就有了牵挂。”小符说。小符的妻子在他登上“雪龙”号启程以后,才告诉他自己怀孕了,为的是不让丈夫临行前太牵挂担心。

  “尽管我已是第二次到南极,但老婆还是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现在最高兴的是,今年8月我的宝宝就要出世了,我就要做爸爸了。”小符告诉我。

  加强学习,是许多越冬考察队员都不约而同谈到的一个话题。武汉大学的张辛准备学习法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殷长山计划学习电脑和英语;物理电子专业的王博除了计划做好越冬期间的极光观测外,还带了两大箱书和超过30G的电子资料。“我相信在南极越一年冬,一定会对南极的各种科学观测仪器有深入了解,对自己专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他说。

  在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在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我深信中山站19名队友的越冬生活一定会过得充实而快乐!(本网南极特派记者张建松)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闻 | 张建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