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强硬外交早已露出峥嵘。在梅德韦杰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如何发展?长着娃娃脸的俄罗斯新总统,其姓氏源自俄语单词“熊”。那么,将来和西方打交道的,到底是“北极熊”还是“维尼熊”?
梅氏如何应对西方世界
《环球》杂志驻莫斯科记者/赵嘉麟
“透明外交”
梅德韦杰夫在外交上并非新手。
梅德韦杰夫在1月22日发表竞选演说时,就已经透露出其未来与西方打交道的准则,即在坚持原先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广交朋友,而不是多结仇家。
梅德韦杰夫将西方对俄罗斯担心的主要原因解释为“不明白俄罗斯将走向何方,将来准备做什么”。因此,他认为俄罗斯应当“坦诚、明确地解释自己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行动和计划”,“保持开放,同国际社会展开对话与合作”。
分析人士称,梅氏首选的可能是平心静气地在谈判桌前讨论的“透明外交”。另外,鉴于梅氏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履历,未来西方如采取单边行动,将面临梅氏非常专业而且难以辩驳的指责。
德国外交委员会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项目主任拉尔认为,总的来说,梅德韦杰夫在外交上将推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他还可能注重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和京都议定书进程等。
继续牵住欧洲能源神经
至于未来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国家的排序,近期迹象表明,俄罗斯认为,继独联体国家之后,欧洲仍占据主要位置,领先于美国。
3月2日的俄总统大选前夕,梅德韦杰夫访问了欧洲。在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短暂停留期间,他成功说服了两国领导人共同加入俄罗斯主导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独立报》刊登的大幅彩照上,梅德韦杰夫与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相视而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盟正自行筹建“纳布科”天然气管道,因此当选总统前曾兼任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经理委员会主席的梅德韦杰夫还特意强调,“南溪”不打算与“纳布科”刻意竞争,而是为了保障欧洲国家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对此,久尔恰尼2月28日访俄时,高调赞许莫斯科履行了能源方面的承诺,还坦言“南溪”超越了“纳布科”。
目前来看,俄罗斯以能源“拉拢”欧洲的办法已经奏效:包括保加利亚、希腊和匈牙利在内的北约成员国,已和俄罗斯结成了能源联盟。俄方的成功之处,在于看清了欧洲国家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对后者来说,的确是再也不愿意看到2006年因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大战”而引发的“断气”噩梦重现了。
因此,当梅德韦杰夫将俄罗斯“包装”成负责任的能源供应商和市场参与者后,欧洲开始舒缓紧绷的神经,并计划和俄方进一步合作。可以说,梅氏此次亮相得分不少。
对美国出言谨慎
对于俄美关系,梅德韦杰夫可谓出言谨慎。
在发表竞选纲领时,对于北约吸纳独联体国家的计划以及俄继续与伊朗等让美国头痛的国家进行接触等问题,他给出了“软性”回应:“俄罗斯在独联体空间占据主动的位置和立场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这些国家都是俄罗斯最为亲近的邻国;俄罗斯将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准备撕毁与所谓的问题国家的关系。”
作为克里姆林宫未来的主人,梅德韦杰夫对于像科索沃独立这样的事情是不能没有明确表态的。与本国外交部官员们充满火药味或暗示性的表态不同,梅德韦杰夫不提动用武力,也没有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扯进来。
梅德韦杰夫对塞尔维亚主权和领土完整表示尊重,对违反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1244号决议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那句“独立行为破坏了人类100多年前形成的国际安全体系和国际司法体系”,让人们联想到他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讲课的用语。这与普京在会见独联体国家领导人时高调抨击的词语有些差别。普京当时说,科索沃独立必将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那些承认独立的国家终有一天将自食其果、遭到报应。
根本矛盾未变
德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拉尔在分析近期一些事件后得出结论称,西方仿佛想给梅德韦杰夫以重建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机会。
拉尔的论据包括:美国在其情报部门证实伊朗不再研制核武器后,放弃了对该国的轰炸计划;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看似已被从日程上删除;波兰在新政府执政后,不希望同莫斯科争吵,而美国国会不愿意为似是而非的军事游戏付出代价;欧盟已停止将俄罗斯的“南溪”项目视作其“纳布科”项目的竞争对手,以及欧洲暂时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希望尽快加入北约的意向没有反应。这位专家认为,“梅德韦杰夫得到了意外惊喜”。
然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许志新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俄罗斯与西方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首先,在诸如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民主、人权等问题方面,双方的根本分歧并未消融;其次,在北约第三轮东扩的名单中,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依然存在——这对俄罗斯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再有,美国是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而有意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俄罗斯是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两者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将长期存在。许志新认为,考虑到上述这些情况,不排除未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这根弦可能越绷越紧。
俄罗斯能源政治的“南溪”案例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传统能源供给国。其中天然气主要依靠陆地管道,经过乌克兰等国家过境输向欧洲各国。然而,由于与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关系龃龉不断,俄罗斯迫切需要新建跨海管道,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希望看到欧洲过分依赖俄罗斯的美国连同欧盟推出了“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规划。
俄罗斯和意大利两国规划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起点在俄黑海岸边城市新罗西斯克市,它向西跨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然后分两路经过巴尔干半岛通向意大利和奥地利,全部工程计划在2013年完成。这一项目投产后可每年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工程共需100多亿美元,管道还将穿越罗马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
“南溪”项目进展的速度让人惊讶:2007年6月,俄意两方在罗马就此签署了第一份框架备忘录。7个月后,由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合建的“South Stream AG”公司在瑞士注册,它将负责修建长达900公里的“南溪”黑海段。而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加入让俄罗斯信心大增。“南溪”项目进展顺利,俄天然气将沿该管道经黑海运送到巴尔干和其他欧洲国家。
相比之下,规划总长度为3300公里、绕过俄罗斯而连接里海地区和欧盟的“纳布科”石油管道项目,却显得步履维艰。这条获得美国和欧盟大力支持的管道预计耗资62亿美元。由于天然气的供应方等原因,工程投产时间一拖再拖,预计将不会早于2013年投产。
除了“南溪”外,俄罗斯和土耳其已建成了跨黑海海底的“兰溪”天然气管道。2005年普京访德期间,两国还签署了跨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协议。
当然,出口天然气获得巨大经济收益并不是俄罗斯的惟一目的,其中还有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通过能源合作,俄需要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合作关系,需要在巴尔干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今年2月底,梅德韦杰夫在塞尔维亚访问时,把共建“南溪”天然气协议的意义提高到了为“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体制打下了基础”。外界认为,这条管道将令塞尔维亚成为欧洲,首先是西欧能源安全重要的一环,俄方的表态也是给支持科索沃独立的外国势力敲响了警钟。
对于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经济高度发达而能源却相对匮乏的国家而言,这些天然气管道新项目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保证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稳步推进,俄罗斯也给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许以非常优厚的条件:俄方不仅可以保证天然气管道过境国稳定的供应,而且过境费还可为它们带来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中还包括储气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确保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加强了其在欧洲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俄罗斯的“慷慨”自然博得了这些国家的欢迎。
(《环球》杂志记者/耿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