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些大铁箱子,就是试管婴儿的“温床”了。摄影记者曲振玮 |
| |
工作人员演示培植的过程。 |
| |
邵小光 |
大连首例试管婴儿已上小学
□该女孩已7周岁 □截至2007年已做了1700例 □现在每年最多能做1500例
邵小光简介 邵小光,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被分配到大连市妇产医院工作,做产科大夫。1990年到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攻读胚胎免疫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1月的一天,在大连市一二九街老妇产医院的产科病房里,随着一个女婴一声响亮的啼哭,大连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了。
大连首例试管婴儿是怎样诞生的?现在技术能力怎样?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市生殖健康保健中心。
诞生篇
2000年4月底,中心给她做了试管婴儿手术。14天后,这位患者真的怀孕了。
试管婴儿有30年历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剑桥的一位妇科临床医生和一位胚胎学家,用克罗米芬促进排卵,通过腹腔镜取出卵子,在实验室中将卵子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后形成胚胎,并将胚胎移植到子宫内,从而于1978年7月25日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应用,1988年3月10日,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目前她正接受北医三院妇产科的资助,在大学二年级学习英语。
邵小光说,试管婴儿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最后的技术。世界试管婴儿技术显然已经成熟,但对解决不孕症来说,它肯定不是终点,仍需要医学工作者不懈地探索。
大连首例试管婴儿已7周岁
大连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在2001年1月,是一位女婴,已经7周岁了。据首例试管婴儿主要制造者邵小光介绍,这位患者是本省某市驻连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当时30多岁。2000年4月,她来到生殖健康保健中心。经过系列检查,她患的是双侧输卵管堵塞,是不可逆的(无法疏通),必须做试管婴儿手术,才能怀孕。
2000年4月底,中心给她做了试管婴儿手术。当时参与的医生有邵小光、吴尚彬、张文清和王磊,是邵小光进行的采卵和胚胎移植手术。邵小光回忆,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她之前,中心做过三四例手术,但都没能成功。医护人员在焦急地等待着这位患者的结果。令人欣喜的是:14天后,这位患者真的怀孕了。
时隔8年,这位患者已经离开大连,但每年她都给邵小光打电话,像亲人一样互相问候祝福。目前,这位7周岁的女孩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身体和智力发育都很正常。
发展篇
“大连首例试管婴儿是经过磕磕绊绊才出生的,她的出生蕴含着大连众多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心血。”邵小光说。
老院长出国考察鼓励他干
1990年,邵小光到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攻读胚胎免疫学博士。学习期间,他了解到试管婴儿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已经成为日常医疗的一项。邵小光对试管婴儿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他至今不能忘记的是,时任妇产医院院长的刘锦坤随大连医学界访问团到日本考察。老院长了解到试管婴儿技术的情况后,非常兴奋,特意找到邵小光,语重心长地说:“小光啊,咱也得干哪。”当时这句叮嘱对他有很大的鼓舞。
1995年,邵小光和几位医生对试管婴儿开展科研,成立了生殖与内分泌科。邵小光回忆,我国当时只有3家医院有这项技术,一个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个是长沙湘雅医院,还有一个是广州中山医院。
现在每年最多可做1500例
2000年,大连市妇产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两院合并,成立了大连市生殖健康保健中心,这时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才得以正式开展。当时的基本设备只有1个胚胎培养箱、2台显微镜、1台超径工作台和1台淘汰的B超机。人员很少,3名医生、3名护士。
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该中心基本设备有8个胚胎培养箱、7台显微镜、4台超径工作台、2套纤维操作手、2套程序冷冻仪、12个胚胎冷冻罐和FISH分子遗传诊断仪,今年还将引进激光操作仪。中心目前拥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仅医生就有8名,16张床位,每年能做1000至1500例试管婴儿手术。
邵小光感慨地说,现在可好了,无论从技术、设备和规模都已经达到全国一流水准。谈到停滞的那5年,邵小光认为很可惜。他说,先走一步那叫竞争,在人家后面那叫追赶。如果13年前要有这些设备的话,大连试管婴儿的诞生还会更早。
揭秘篇
卵子是怎样从母体里采取的?胚胎是什么样子?昨天,记者走进实验室,实地考察了一番。
进实验室必须“全副武装”
实验室位于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五楼。这里可不是随便进的,第一次记者亮明身份要进去看个究竟时,尽管在护士长的陪同下,还是被大夫拒之门外。“要进这里,必须经过邵主任的允许。”这位女大夫说。
昨天,在邵主任的吩咐下,记者才得以走进实验室。实验室外有两道门,进入第一道门必须换拖鞋。进入第二道门,年轻女大夫拿出头帽、口罩和手术服,让记者换上。之后,女大夫让记者从塑料箱中取出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双手消毒,然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全副武装”后,走进第二道门,就是采卵室,这是最大的一间。正中间放置两个手术台,还有两台B超和一台心电图仪。左侧有冷冻室和精子处理室,右侧是胚胎移植室,最里面是胚胎培养室。
整个实验室的窗户都挡着窗帘,女大夫告诉记者,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在避光情形下完成的。这是因为卵子在母体中是不见光的,避光是为了模拟卵子的生存状态。采卵和移植手术是分别通过采卵针和移植管,在B超的指引下进行的。
一个卵子要搭配1~3万条精子
走进胚胎培养室,年轻女大夫让记者再次换上拖鞋。她说,这里是培养胚胎的地方,要绝对消毒。培养室周边的工作台上有形如家庭冰柜式的培养箱和几台显微镜。
女大夫打开一台培养箱,从里面拿出一个试管,试管的外壁上贴有患者的名字。试管里装着很少的液体,大夫说,这里面是培养液,胚胎就在里面。她用一个细如针的吸管吸取少许的培养液,再释放到玻璃平皿上。再把平皿放到显微镜下,调试旋钮,就能看到胚胎了。“这是没受精的卵子,这是胚胎。”她让记者看
胚胎和卵子都呈圆饼状,胚胎里又有很多不规则的圆圈。大夫说,这些圆圈是卵裂球。没受精的卵子则是表面光滑的。
据介绍,整个手术过程分采卵、取精、精子处理、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和移植6个过程。采卵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一次能采出几个卵子。而精子处理要通过多次离心,选择活动能力最强、形态正常的优良精子。再把卵子和精子放到试管里,进行体外受精。
正常情况下,一个卵子要和1~3万条精子放到一起。活动能力最强的精子进入到卵子里,之后,卵子则关闭了自己的大门。受精卵经过培育变成胚胎。3天后,再移植到子宫内。14天后就能检查出患者是否怀孕。
实例篇
A先生介绍,自从做完手术,妻子天天祈祷,希望自己能怀上孩子。
做完手术妻子天天祈祷
长年跑船的A先生,今年31岁,其妻29岁。前天中午,在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五楼楼梯口,A先生说,自己结婚已有3年了。因为家里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年迈的父母着急抱孙子,但事与愿违。
A先生的姐姐在医院工作,让他们到生殖健康保健中心就诊,结果发现是A先生输精管不通造成的。原因是自己长年在海上生活,寒大造成的。A先生说,手术已做了14天,今天来检查,看到底怀没怀上。
A先生介绍,自从做完手术,妻子天天祈祷,希望自己能怀上孩子。
谎称不孕来手术想生双胞胎
近日,有一对夫妻出于想要一对双胞胎的考虑,谎称夫妇俩不孕,要求做手术。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检查发现后,坚决不给做手术。一年下来,总能发现几例,邵小光说。
误区篇
试管婴儿与正常婴儿不存在差异。
智力和身体有差异?
对于不孕不育夫妇担心试管婴儿出生后在智力和身体方面是否与正常婴儿存在差异?邵小光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会。他说,采卵、精子处理都是选择人体内最好的卵子和精子,体外受精也是尽量模拟子宫内的环境。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所接触器具表面的温度都是37℃,和子宫内温度相同,而且胚胎人工培育的时间很短,只有3天时间,最终还要移植到子宫内发育。也就是说,试管婴儿和正常婴儿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大连的试管婴儿分娩的已有200多例,在随访中,新生儿的情况也都较好。
试管婴儿不是他们的孩子?
一些人不了解试管婴儿,一味地认为谁谁家生的孩子是试管婴儿,不是他们的孩子。邵小光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对试管婴儿不了解。
试管婴儿一般都是来自夫妻之间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特殊情况:丈夫没有精子时,要用精子库里的精子),只不过是体外受精罢了。10月怀胎都在母体当中,吸收母体的营养。从遗传学的角度讲,染色体也都来自父母。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记者 李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