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模型亮相珠海航展,它们研制、发射升空后,将替代目前在轨运行的第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中新社发孙自法 摄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将于今年5月发射升空。由于被赋予了奥运气象服务主力卫星的重任,“风云三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风云三号”的能力并不只是生成一张卫星云图那么简单,“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全球的气候变化都监测到”。
精准监测全球气象 杨军告诉记者,“风云三号”的研制期超过5年,它将首次实现中国气象卫星的全球、全天候、三维和定量化探测。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针对全球气候进行精准的监测。
记者了解到,现代意义的天气预报,实际上是利用大型计算机“计算”天气。而想要计算机得出精准的结果,就必须告诉计算机整个大气的情况。“风云三号”正是中国气象工作者朝这个目标迈进的一大步。它能够获取大气不同层面的温度、湿度变化。与以往已发射的气象卫星相比,“风云三号”为中国的数值天气预报提供的,将是更充分、更详细的数据。
据悉,“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并为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参数;为军事气象和航空、航海等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全球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据介绍,“风云三号”新增了微波温度计、红外分光计、紫外臭氧垂直探测器等许多设备,观测精度和功能大大提高。卫星云图最高分辨率为250米,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MODIS气象卫星分辨率持平,在800公里的高空也能分辨出地面上的高速公路。
奥运期间将派上大用场 当然,发射“风云三号”的重要目的是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天气预报工作。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启动为北京奥运会“保驾护航”的气象卫星服务计划。继2002年5月“风云一号”D极轨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后,2006年12月“风云二号”D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气象卫星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新一代“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新一代“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最终建成长期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即将发射的“风云三号”是新一代极轨系列气象卫星的首颗,它和已在运行的“风云二号”D卫星都是北京奥运期间中国气象预报的主力卫星。
杨军说,“风云三号”不但可以为奥运会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还能支持全球天气预报工作。他特别强调,虽然“风云三号”担负着奥运气象服务主力卫星重任,但“它不是专门为奥运会发射的卫星”。
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气象卫星技术不只是用来每天晚上在电视上播放天气预报。除了提供独立的气象预测服务,防范洪水、雪灾、台风、全球变暖等自然灾害,一个成熟、稳定的气象卫星系统还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
要把卫星发射上天并维持其在太空的正常运转,需要很高的空间技术水平;对地面气象的监测,则考验一国的遥感技术水平;监测图像的处理需要由大型计算机来完成;最后,还必须处理好地空之间的通信与控制。这其中的每一项技术,都代表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水平,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军事安全。目前,掌握成熟的气象卫星技术,也就是美、欧、日、中、俄等少数国家或地区。
在掌握气象卫星技术的国家中,美国的发展水平仍然领先全球。气象卫星分为两种,一种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卫星跟着地球一起自转,固定地观测某一地区的中短期天气情况;另一种是极地轨道卫星,不跟随地球自转,可以全方位地观测全球气候。在这两种卫星的发展水平上,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从1960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试验气象卫星以来,其气象卫星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现在已经启用了第四代卫星代替老星,而第五代技术也在研制之中。
虽然我国的气象卫星在“代”数上,听起来比美国年轻很多,不过许多关键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也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重要成员,大量国际用户直接接收或利用中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料。(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