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书记街头“暗访”市容——
一袋垃圾引发的城管冲击波
从3月中旬开始,100只崭新的垃圾箱,陆续配装南京下关区10多条主干道两侧,100辆便于骑行和压缩垃圾的新型垃圾装运车,也发放到6个街道的环卫工人手里。与此同时,城管重心下移社区的“四位一体”新机制全面实施,社区院落、楼道、农贸市场出口这些过去城管中的“弱项”、“空白点”列入了整治和考核的内容。
下关区市容局局长藏宝陵介绍,这场市容管理机制和作风的转变,源于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的一次街头“暗访”。
今年3月5日,朱善璐到下关区调研,谈到城管工作时,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到南京工作后,他下班后经常携秘书察看市容社情。一次,在某商业街看到一包乱丢的塑料袋垃圾,就捡起来找垃圾桶,结果这条繁华的街上,步行很长时间都难找到垃圾桶;好不容易找到几个,不是已被装满了塞不进去,就是垃圾桶比手里拎的塑料袋还脏。朱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市容体现城市形象,关系百姓生活质量,不是小事。城市管理要动真格的,不能浮在表面。他要求市有关部门和各区,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24小时对市容环境严格监管,让南京市民和外来客人24小时生活在干干净净的环境里。
朱善璐的讲话在下关市容部门引起很大震动。垃圾箱比垃圾袋还脏,好像见怪不怪,但其实,脏兮兮的垃圾桶每天在大街上“晃”着,十分碍眼,成了市容管理的 “一面镜子”,反映了城管工作的粗枝大叶、欠缺长效管理等深层次问题。
3月7日,下关区召开市容管理大会,重建市容管理体制,人员、经费向街道、社区倾斜。全区成立了一个负责主次干道的保洁公司和6个负责街巷院落的保洁公司,按其“创卫”成果给予奖励,拉开收入差距。在基层,构建由社区主任、执法队员、市容协管、保洁员“四位一体”模块化责任体系。市容环境卫生任务分解到社区,落实、检查也在社区,社区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考核结果与各责任人收入挂钩。
改革后,下关城管重心下移,街道主抓市容,这就改变了过去市容关起门来搞环卫,缺乏基层配合,执行力、日常化管理不够的问题。区市容局“抽身”出来,主抓市容考核和任务分解,梳理出了10个方面的“细节”作为整治重点:全面调查垃圾桶的分布合理性和保养状况,及时配备更新,垃圾箱每天清洗,垃圾车清洗后上路;小区无垃圾、杂物,楼道内清除杂物,维护粉刷;解决农贸市场垃圾堆放和污水漫溢问题……区市容部门每周明查一次,暗查一次,建立千分制考核标准,700分以下即不达标,力保这些城市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卫生死角”,得到长效治理。
下关区抓好市容长效和精细管理,还加大了硬件投入,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他们添置了用于主干道的垃圾清扫车,还将为环卫工人配备进口的小型保洁车,集收集、压缩、转运垃圾于一体,便于保洁员走街串巷,减轻负担。保洁员的工资,加上免费提供的社区住房,月收入将在850元以上,而集中安置保洁员的廉租房,也将破土动工。 本报记者 顾巍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