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本土药企是死还是活

  《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冉 / 北京报道

  本土药企是死还是活

  多年来医疗改革制定的药品招标、采购方案受跨国制药企业的影响更大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主任李磊2月29日的一席话,激起医药行业千层浪。

李磊称,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回暖,但真正受益的是外资药业。他引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60%的利润是外资企业取得的,中国医药市场上60%的产品是外资企业提供的。

  两个60%,道尽了本土药企的尴尬。李磊对《望东方周刊》总结:“规模偏小、利润较低的本土医药行业还会经历艰难的3年,在这3年当中,我们的医药企业必须整合,不整合,就等死。”

  研发投入少5倍

  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详细数据的14个工业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整体利润比上年增幅超过50%,其中就有医药行业,其销售收入同比平均增幅为23.7%,利润同比平均增幅为50.2%。

  “即便考虑到2006年是一个整体水平较低的年份,在这个基础上增长50%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利润增幅比产值增幅高一倍,说明这是个良性的增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我觉得目前医药行业形势大好。”

  但李磊却认为这种判断站不住脚。他认为,“研究一个行业的增长势头,最重要的是考察这种增长是不是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提升所促成的。”

  根据李磊的课题组的研究,医药行业在2007年回暖,首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其次是资本市场的作用,其中股市“长牛”对医药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为15%左右,像广东一家上市公司,其产品销售情况一般,但投资收益却有1亿多元;第三是国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投入的八九百亿资金,为医药行业回暖提供了动力。

  对一个产业来说最重要的产品研发投入,却长期偏低,这是李磊最忧虑的一点。

  “产品是医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而我国包括化学药和中药在内的医药行业多年来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例自然就非常低,90%左右的本土制药企业都将资金投在仿制和改剂型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显然不能获得高额利润。”

  身在一线的山西亚宝医药经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柯也感觉到了这种热潮中的寒意。他告诉《望东方周刊》,“本土药企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一般都在销售额的2%到3%之间,且投入热情不高,而国外药企一般都在15%到20%,个别的甚至能达到30%。相比之下,我们的投入差距实在太大。”

  “有领导人任期限制的国有企业就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新药研发周期一般都在10年以上,投入产生的成果往往不是现任领导所能够享受到的,出于任期内出政绩的需要,领导人也会尽可能减少研发投入。而承担中国医药产业振兴责任的恰恰也是这些大型企业。”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则认为,从宏观上看,政府对药品研发不可谓不重视。他指出,国内药品研发的投入规模是多层次、多方向、多个渠道齐头并进,不能说完全处在劣势。仅就他本人参与的科技部新药创制专项资金,就累计投入了70多亿元,全部配套资金到齐后将达160多亿元。

  “科技部掌管‘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平台计划等很多项目,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等也与科技部一样,掌管很多药品创新研发项目。”

  对此,医生出身的汤柯有自己的体会。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原来所在的医院也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当时就发现新药研发课题与企业的衔接不够紧密,科研人员不但要研制药品,还要有一部分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上,而企业就是去购买他们的成果或半成果。”

  “国家立项的投入企业是看不到的,如果两者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企业把市场的需求及时地反馈给科研人员,开发出更加适合百姓需要的药品,资金的效用应该发挥得更大。或者直接将资金投向企业,如果研制成功则以投资人的身份从企业长期收益;如果不成功,就在一定的比例内收回资金,药企也就相应解决了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后,国家就会形成更大的资金规模用于产品创新。”

  外资药企的市场经

  “国外企业在渠道管理上比较规范,这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形成目前外资药品占领60%市场的状况,与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北京某连锁药店采购经理张欣(化名)告诉《望东方周刊》。

  据张欣介绍,外资企业一般都有专门与政府接洽的部门,在政府公关的作用下,其产品的价格、渠道在中国市场维护得非常好,加上世界级大公司的身份,无论是主管部门招标还是医院药事会选药过程中,都会加分;不管从专业技术角度,还是从公共关系角度,医院对外资药品的“偏爱”都很严重。

  “以我知道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为例,如果要选择某种产品,一般会找一家国内企业,再找一家外资企业,有了这样的搭配,药事会的审查才会顺利通过。”

  “跨国制药企业如今也学会了在中国医疗体制的游戏规则里去影响决策机构,国内企业由于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眼界也较窄,导致多年来医疗改革制定的药品招标、采购方案受跨国制药企业的影响更大。”

  由于本土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拿不出“拳头产品”,往往一种药品有几十个厂家都能生产,为了进入医院,相互之间就只能比拼价格;外资企业则不同,国外制药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力避恶性竞争。像西安杨森的“吗丁啉”、阿斯利康的“洛赛克”等,多年来就只有一家外资企业在经营。

  本土药企为什么拿不出“一招鲜,吃遍天”的药品,张欣认为首先是因为“搞一个新药,批文太多,周期太长”;其次,一再强调让老百姓吃得起药,人为地把本土药品当成了社会福利品。

  “现在许多药品的成本都在成倍增加,而零售价非但不升,还要酝酿进一步降价,可以推想一下老百姓吃进去的药品质量会有什么变化。为了压缩生产成本,药品生产企业只能保证自己生产的不是假药,而原料却从以前的二级品降为四级品。如果继续这种导向,将来老百姓吃进肚子里的恐怕只能是淀粉了。”

  “药既然是一种商品,就有成本问题,有高端产品、低端产品。有的医生治疗腰锥间盘突出,也给患者开600块一支的德国进口药,老百姓怎能不觉得药价高?所以高药价有多方面的原因,怎么能让本土制药企业去承担社会保障任务?没有利润,怎么搞研发?”

  外资购并潮风雨欲来

  李磊的课题组观察到的另一个情况是国际资本正加速进入中国医药产业。

  “中国医药市场2008年会有7500亿的增长,到2012年仍将以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在这种高增长刺激下,今明两年国际资本的力量会在医药行业构筑起几个大规模的企业,届时会有引人瞩目的并购案出现在市场上,而且这种并购绝对不是原来那种概念炒作。”李磊说。课题组做出“三年生死线”的判断,正是因为看到了这股并购潮即将到来。

  “2008年以来,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药品市场的力度显著增大,我接到的要与中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合作的电话已经不下百个。假如这个生产端也被外资控制,那么从药厂到医院到药店的各个环节,将是国际资本的天下。将来再找人让他降药价只怕都找不到人了。”

  于明德则认为,“国际资本流向中国是个大趋势,中国产品市场好,资本市场也好,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愿意进来,这是个好事情,如何应对国际医药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呢,我认为可以用法律手段解决。”

  “比如反垄断法、国家产业安全法之类的手段去保护自己。国家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产业政策,对外资进入的相关领域有严格的审查,像拜尔收购白加黑一事,就面临了商务部非常严格的调查,还要充分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综合考量此类事件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3月11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将为医药产业整合,促使制药企业占领国内市场提供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