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斯皮策就性交易案向家人和公众表示道歉 |
丑闻案女主角杜普雷一夜成名 |
解析纽约州长召妓丑闻背后的赢家
州长丑闻,谁是赢家?
撰稿·牛 震(本刊特约驻华盛顿记者)
当地时间3月12日中午,深陷召妓丑闻的美国纽约州州长埃利奥特·斯皮策宣布辞职。现年48岁的斯皮策成为纽约州近一个世纪以来首位被迫辞职的州长。从媒体曝光到主动下台,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昔日的政治明星轰然倒下——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速度之快、强度之大让人始料未及。更让人惊奇的是,事件的发展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除了映射出政治的钩心斗角外,更朝着商业化、娱乐化的方向演变。
“灰姑娘”一夜成名
要说从丑闻案中直接受益最大的,恐怕就是女主角杜普雷了。这个不惜为钱卖身的22岁的新泽西年轻女孩,很快在媒体的穷追不舍下被挖了出来。结果是,她不但没有遭到多少非议和指责,反而人气陡增,财源滚滚而来。
著名成人杂志《皮条客》和《阁楼》纷纷向杜普雷招手。《皮条客》出版人弗林特看中了杜普雷的年轻、漂亮,称她是“优秀的模特儿”,并表示要招揽她爆料更多“有趣的故事”。该杂志14日宣布已与杜普雷签订合同,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拍摄并刊登杜普雷的最新裸体写真。在精明的弗林特看来,斯皮策的案子太精彩,杂志恐怕不够看,女主角应该可以出书,甚至拍电影。《阁楼》杂志集团的总裁和出版人西尔伯斯坦也表示,将邀请杜普雷上封面,并承诺会让她得到“应有的报酬”。
杜普雷自己也不甘寂寞。这个曾经抱着音乐梦想却遭遇挫折的灰姑娘,马上抓住时机,将一张此前灌录完毕却没有公司愿意发行的唱片中的歌曲放到自己的博客上,短短一天的点击量就超过400万人次。美国国家电台13日还播放了杜普雷自创的歌曲《我们想要什么》。由于人气攀升,现在收听每支歌曲由免费变成了98美分。在博客上,杜普雷写道:“我关注的只有音乐,我的音乐全部是我的心声。”但是,疯狂下载她的歌曲的人,有多少真正是喜欢她的音乐,就无从知晓了。
杜普雷人生的戏剧性变化,让人很自然想到另一个绯闻案女主角莫妮卡·莱温斯基,后者曾使克林顿总统深陷“拉链门”,差点被国会弹劾。“莱姐”虽然受到压力,命运却从此发达,当年的白宫实习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媒体尤其是杂志的热点,后来干脆将自己与克林顿的故事写成书,狠狠赚了一笔。
不过,杜普雷比起“莱姐”要幸运得多:“莱姐”最多属于畸恋,杜普雷却涉嫌卖淫,这种为普通美国人所不齿的行为,非但没有遭到唾弃,反而为她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恐怕连杜普雷自己都没有想到。此外,当年莱温斯基因为心理压力大,一度狂吃暴饮,身材变得非常夸张。杜普雷显然没有这个忧虑,她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温柔的音乐美女,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不但衣食无忧,且音乐梦想也在逐步变成现实,这真是因祸得福的典型。
媒体赚得眼球无数
这次州长丑闻,再次激发了美国媒体穷追不舍的“耙粪”传统,也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理。自《纽约时报》10日首次抖露消息以来,各大媒体就像逼红了眼的公牛,拼命地追踪报道。《华盛顿邮报》连续3天在头版报道相关消息,美国有线新闻网、福克斯电视台和各大广播电台几乎是24小时滚动播出相关信息,并组织专家对案情进行解读。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栏目还计划独家采访杜普雷。
几乎在一天之内,大量有关斯皮策的嫖妓细节甚至他的嫖妓史都浮出水面。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消费的金钱数额,媒体几乎无所不知,斯皮策俨然成了一个透明人。除了斯皮策,媒体还把杜普雷和“皇帝俱乐部”的背景调查个底朝天,又把杜普雷的亲朋好友采访个遍。相关的新闻副产品也纷至沓来,例如,CNN电视台就专门拍摄了一期有关美国暗娼现状的节目。
美国著名报业集团麦克拉奇报业公司的资深编辑加特曼向笔者感慨,主流媒体对一桩性丑闻如此超强力度的报道比较罕见。他认为,这一定程度与美选举议题暂时较冷有关。由于下一场重要预选要在4月下旬才举行,在此期间媒体正发愁没有题材好做。这起丑闻的抛出好比天上掉下一顿盛宴。
客观地说,这起丑闻确实具备了太多的“新闻点”。比如,知名政客、妙龄女郎、豪华饭店高级“买春”俱乐部等等,单单是“性和丑闻”这两大要素就足以紧紧抓住民众的猎奇心理。媒体正在利用这样的心理,不遗余力地通过持续不断的报道,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当然,最值得扬眉吐气的要数《纽约时报》。由于之前报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与华盛顿的女说客过从甚密却证据不足,遭到外界的炮轰,诚信受到质疑,如今,这次丑闻抖得是铁证如山,对象又是本州的“青天大老爷”,对于该报宣扬的公正、客观性而言,显然是一次绝佳的广告。
共和党“阴谋得逞”?
作为民主党的政治明星,斯皮策的召妓丑闻不仅毁了他本人的政治前途,也使民主党的大选前景更加复杂。
受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希拉里。因为斯皮策与希拉里同在纽约,是多年的政治盟友,私交也甚笃。斯皮策的下台除了使希拉里失去一个忠实的超级代表的支持外,也容易使人们再次把注意力引到克林顿当年的桃色绯闻。重揭旧疤是希拉里最忌讳的事情,所以任凭媒体一再追问,她也不发表任何评论。其次,此事也伤害到民主党的整体声誉。从克林顿到斯皮策,这些民主党政治人物在能力上无懈可击,但在私德上却屡屡暴露缺陷,这对选民多少会有负面影响。
更令人吃惊的是,日前又有舆论传出,风头正劲的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可能也卷入了州长丑闻,他也许就是安排卖淫的“皇帝俱乐部”的“10号客人”!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报告中提到了“10号客人”,但并未说出真实身份,引起许多网友讨论。《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文章暗指,有迹象显示这个“10号客人”曾经是一位“高级公共服务官员,甚至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如果事实如此,无异于美国政坛的一场“超级地震”。不过,这种猜测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芝加哥论坛报》曾在去年报道美国史上最大校园枪击案时,因将枪手说成中国人而声名狼藉,其论点自然不可全信。
然而,不论怎样说,无论是希拉里、奥巴马还是民主党都或多或少受到斯皮策丑闻的拖累,这无疑使共和党以及麦凯恩获益颇多。有人于是质疑,既然联邦调查机构调查此案很久,早已掌握了斯皮策是“皇帝贵宾俱乐部”熟客的证据,这一丑闻却偏偏在总统选举白热化的阶段才被揭露出来,其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阴谋。鉴于大选年政治对手之间相互泼脏水的事情并不少见,加上联邦部门现又在共和党掌控之下,“妓女门”事件不能排除共和党人的参与。
华尔街拍手称快
在斯皮策的下台事件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赢家,那就是华尔街的金融权贵。哈佛法学院出身的斯皮策在竞选州长之前长期担任纽约州检察总长,在此期间,他对华尔街的金融犯罪重拳出击,铁面无私,赢得了“华尔街治安官”的美誉。正是凭借“反腐斗士”的声名,斯皮策成功竞选州长。
斯皮策曾把华尔街多名重量级人物拉下马,其中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前主席理查德·格拉索和美国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因此,他在华尔街树敌太多。当他爆出丑闻并宣布辞职期间,华尔街的很多人幸灾乐祸。当斯皮策在电视中宣布辞职的那一刻,不少华尔街的交易员高声欢呼,有交易员更是形容此事“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石油和超级碗美式足球赛更重要”。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尔街消息人士称,丑闻的幕后操纵者极有可能就是对斯皮策心怀不满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因为给斯皮策提供“特殊服务”的应召女郎杜普雷效力的“皇家俱乐部”的经营者是两名背景不凡的人士——62岁的马克·布雷纳尔和23岁的塞西尔·凯蒂·苏瓦尔。布雷纳尔是以色列裔美国人,有丰富的金融咨询背景和华尔街工作经验,他负责妓院的高级应召女的招募和“市场开拓”。布雷纳尔对整个俱乐部的所有顾客均了如指掌,其中当包括“9号顾客”斯皮策。
更要紧的是,布雷纳尔曾长期在华尔街工作,与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关系极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想要了解斯皮策秘密召妓的丑闻就变得相当容易。他们为了报复斯皮策铁腕整顿华尔街金融市场,择机公开了斯皮策召妓的丑闻并迫使他尽快离职。这种说法似乎要比共和党操纵丑闻更有说服力,但仍有待相关调查结果的出现。
法律是最大赢家
要说这场丑闻的受益者,还有很多。比如,那些迅速捕捉商机的美国各大拍卖网站马上推出了许多与之有关的产品,包括印有“9号顾客”的T恤衫、茶杯、帽子等等,且均售价不菲。还有,去年才宣誓就职的纽约州副州长、民主党人戴维·帕特森也在本月17日正式转正,成为纽约州历史上首位黑人州长,同时也是首位失明州长。
一场普通的性丑闻竟牵出如此多的新闻事件和充满戏剧性的内幕与花絮,这也许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事件还在继续发展,斯皮策能否逃脱牢狱之灾?“皇帝俱乐部”的其他高级客人又是谁?还有,民主党的选情会受到多大冲击等等,都是悬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道德和法律准则面前,即便是再有功劳的政客也难以逃脱辞职下台的命运。这也许就是这件事情的底线。-
邵乐韵:聪明人为何总做傻事
撰稿·邵乐韵
为追求刺激,我们偶尔会疯狂,比如蹦极、特技跳伞,还有,作为一个公众瞩目的人物去召妓。既然这些事都能带来快感,为何有人热衷,有人却对此不齿?
这还要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说起。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所谓的“风险基因”,这是一种行为符码,可改变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的再吸收,使人们能更好地应对紧张和焦虑。越是能处理好紧张情绪的人,对风险的承受力也越大。但是,多巴胺也只能控制10%的刺激行为。后来,美国德拉华大学的研究发现,还有种叫羟色胺的物质也在起作用。羟色胺能抑制冲动行为,当人们冒险行事时,就说明羟色胺分泌不足。
单胺氧化酶抑制物是一种控制多巴胺的物质。科学家发现,人体内存在高含量的睾丸素(男性荷尔蒙)时,单胺氧化酶抑制物浓度往往较低。原始时期,男人会冒极大的风险去捕杀比自己大好几倍的猎物。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爱冒险。
当然,不是所有的冒险都是玩命的。德拉华大学心理学家指出,追求刺激可以是感官上的刺激,比如食物、旅游或更原始的刺激——性——就像斯皮策那样。问题是,知名人士在追求刺激的时候往往会低估风险。
即便这样,也不能说斯皮策是化学物质的无辜受害者。有时候,傲慢者就要付出傲慢的代价。但是,人类总是渴望刺激的,也就是说,对刺激的追求会越来越强烈。就好像赌博,想要赢得更多,就会加大赌注。斯皮策学到的道理恐怕是,当你押上了所有的东西,你也可能失去一切。
揭丑关键:不让金钱说谎
撰稿·刘文越(本刊驻华盛顿特约记者)
高官性丑闻自然是媒体报道的一个重点,但记者倒是对斯皮策丑闻曝光的过程更感兴趣。这一点,或许也出乎办案老手斯皮策的意料。
据《纽约时报》披露,其实,事情最初源于汇丰银行的举报,该银行发现有两个皮包公司的账户电汇往来可疑。国税局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两个皮包公司果然不正常,其和一个绰号“皇帝俱乐部”的卖淫集团有关联,意想不到的是,纽约州州长斯皮策先生也被发现曾向该俱乐部进行过电汇。
由于涉及州长高官,调查人员在得到司法部长和法官的批准后,随即对斯皮策电话进行监听。案情自然也不会太复杂,斯皮策这些电汇是他的嫖资,而他长期隐瞒了这些金钱往来。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在舆论压力下,斯皮策这个昔日执法人员最终被迫告别大好前程,并可能因隐瞒金钱去向而遭到刑事起诉。
斯皮策召妓丑闻能最终曝光,美国司法调查人员的办案能力和独立性有重要功劳,要知道,身为州长的斯皮策在案发前自己也一直被蒙在鼓里。但最大功劳,记者认为,还是须归功于美国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尽管这种体系也存在漏洞,比如现在的次贷危机就是贷款资格认证不严产生的恶果,但在对待民众和官员财产收入、资金往来方面,金融监管相当有效且严格。
根据美国的相关监管法律,金融机构一旦发现日常交易中有可疑行为,必须向财政部“金融犯罪执行网络”(FinCEN)递交“可疑行为报告”(SAC)。
什么是可疑行为?花旗银行的职员马克就对记者解释,一般情况下,客户账户上的资金往来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有个客户每个月会电汇一两千美元,但突然一天,他电汇了一两万美元,那情况就可疑了。按照规定,他就必须将此情况上报并促请有关部门展开调查。
这种监管,记者本人就很感同身受。去年将几个月工资汇往国内,一天后,接获银行打来的询问电话,证实这些钱是否确实出自我手。想不到一个小小人物的几千美元的“异常”尚可能得到银行的“青睐”,一些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往来,自然更在银行掌握之中。
普通人的异常行为会受到监控,但银行对公众人物的监管显然更加严格。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当事人是“现任或前任外国政要、他们的直系亲属和亲密朋友”,银行就必须更加仔细注意他们账户往来。而许多美国银行也透露,其实在具体操作中,他们也将这条规定应用于本国达官贵人头上。
正是这种“全程掌握”的金融监管,最终让斯皮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电汇交易露出原形。因为在交易实名制的金融体系下,只要不是现金交易,很容易查询到某个人及其家属的所有财产、金额往来,只要金融系统严格把关、司法系统公正执法,其实不仅是嫖娼资金往来,就是行贿、受贿、偷逃税等其他非法交易,也很容易被查出。这也正是在西方电影中,一些不法之徒喜欢现金交易的原因。但在刷卡普遍的美国社会,大额现金交易毕竟很不普遍,而且,大额现金取出本身也是异常行为,受到严格监控。
在斯皮策案发后,一位美国检察官员就感慨说:“金钱不会撒谎,金钱往来也总会留下痕迹,这一切也正好都发生在斯皮策身上。”
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也使得美国官员财产申报顺理成章。官员的工资、房产、投资收入,包括买了什么股票,卖了什么股票,都有据可查且无从逃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也自然成为美国公务员的常识。比如,美国就很少出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这类事件,因为通过金融监管,很容易就查明其来源。
中美国情不同,反腐有所差异也属正常,但美国在金融体系方面对官员的高效监管,或许也值得中国有所借鉴。因为,在中国目前的体系下,中国官员即使有类似斯皮策的行为,估计也很难从银行监管中发现蛛丝马迹。另外,荡开说一句,从美国对外国官员在美资金的监管看,美国对哪些是贪污钱财应一清二楚,加强中美在这个方面的合作,也将能有效打击中国贪赃官员卷款逃美的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