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会下滑吗?
■大势观察■陈剑
2008年奥运会是否会成中国经济的拐点,出现奥运会后下滑现象,这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奥运经济运行规律、奥运经济对一国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运行周期有所了解。
一、后奥运经济下滑并不是规律性现象
后奥运经济下滑为什么不能看做规律性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同的主办城市,由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条件不同,满足奥运会比赛需求软硬环境不同,一些主办城市,现有条件就能适应奥运会超常需求,因而不需要大兴土木,由于奥运筹办期间不存在大量投入,也就不存在后奥运经济下滑问题。二是即使一些奥运会主办城市需要新建场馆和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奥运会后,如果有新的投资热点,奥运会后经济也不会出现下滑。最后,自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来,对11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家奥运会前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不能得出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奥运会后经济一定下滑的结论。
奥运会,说简单点就是一场体育赛事。只不过赛事稍长一些,关注度高些。其对经济的影响,与举办城市的组织运行模式、发展目标和城市自身的举办条件密切相关。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由商会组织或私营机构承担,二是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三是政府主导。美国等一些国家奥运会的举办,通常是由一个私营机构或商会组织承担,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会都是这样。私营机构举办奥运会,目标较为简单,主要精力就是奥运会的运营工作,不需要考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不需要考虑对城市的改造。他们会将节俭办奥运会发挥到淋漓尽致,就是尽可能用已有场馆,尽可能建造临时性场馆,尽可能租借大学生宿舍作为运动员公寓,等等。这些城市举办奥运会,且莫说对美国这样一个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就是对一个城市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因而这些国家举办奥运会后,一般不存在经济滑坡的现象。如果有滑坡,那与奥运会举办没有必然的关联。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或完全有政府举办的奥运会,如果城市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政府就会利用举办奥运会之机,提出较为宏伟的发展目标,加大对城市改造的力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奥运会结束后,各种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完工,在城市经济总量或一国经济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投资热点,有可能出现奥运会后经济滑坡的现象。但一般的情况是,这种经济下滑的时间较短,在奥运会后的第二、第三年,就会趋于正常。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借举国办奥运会之机,加大了对整个城市改造力度,以提高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奥运会筹办期间,北京对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道路、信息化建设、环境设施、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以及体育场馆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根据现有数据,在北京市政府2001年确定的总计2800亿元的“奥运预算投入”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投入170亿元,环保设施建设投入713亿元,奥运会期间的运营费用117亿元。2003年安保费用突破了预算,增加了3.75亿美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加上其他方面的费用预计也会有所突破,“奥运预算投入”超过了2900多亿元。在这2900多亿元预算投资中,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北京,“十五”规划中原本已经包括,比如环保交通等项目,约1440亿元,这些投入即使没有奥运会的举办也会按原计划进行建设。剩余的约1460亿元投入则可以看做是由奥运因素引起的。但这剩余的投入,由于分布在整个奥运会筹办的7年中,每年不过多增加200多亿元的投资。在北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9000亿元的情况下,在与奥运会有关的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完工、2008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1%、总规模达到4300亿元情况下,200多亿元投资影响因而十分有限。如果说,北京经济对奥运会还有一定程度依赖的话,这种依赖其实很小,中国经济对奥运会就谈不上依赖了。2007年,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而全国是246619亿元(按目前汇率计算,约3.42万亿美元,超过德国位居全球第三),北京只占全国GDP总量的3.65%。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就更为有限。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言,其实只是个小事件。
现在的问题是,北京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满足奥运会的赛事需求,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在场馆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大投入,如果没有后续投入,经济就难以保持持续平稳增长,奥运会后就会出现经济下滑现象。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在继续重点推进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以高端产业功能区和新城为主要依托,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形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与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极”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调整将有力支撑奥运会后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北京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到2007年底已基本结束。2008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1%左右,总规模达到4300亿元,这意味着,北京为筹办奥运会形成的投资高潮,由于出现新的投资热点,这种新投资热点足以继续带动经济增长。以轨道交通为例,2007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142公里,到2015年将达到500多公里。奥运会后的7年里,北京轨道交通将增加300多公里,每年增加超过50公里。有些国家之所以会出现后奥运经济下滑现象,是因为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规模很小,其基础设施建设在奥运期间投入过大,后奥运时,又没有出现新的投资热点,经济增长就会出现波动。而北京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奥运经济的作用被高估了
北京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后,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一些知名的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对北京奥运经济的作用都作了较为乐观的估计。例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获得成功。四天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对北京2002年至2007年六年来的经济增长分析表明, 北京筹办奥运对北京GDP增长率推动在6年间年均不过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奥运会对经济增长影响,当初的预期与实际之间,高估了一个百分点以上。
上述结论也可以由以下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1986—2006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0.6%,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3%,北京比全国高出1.3个百分点。自北京筹办奥运会以来,我国经济也同时进入到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2003—200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0.13%,2007年更高,达11.4%,可以认为已经处于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即使不考虑奥运因素,由于北京经济增长趋势与全国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北京经济在这一阶段也应处于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2003—2006年,北京市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2.35%,比全国年平均增长率高出2.24个百分点。考虑到20年来(1986—2006年)北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奥运会筹办期间,北京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中,其中有近1个百分点应当看做是奥运因素所致。
三、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如果出现下滑,与奥运经济无关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走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因素。有利一面是:从消费需求角度看,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内需的扩大;二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07年底,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是11.7%、49.2%和39.1%,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中期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差距非常大。中国可以继续进行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都需要巨额的投资。不利因素有:一是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震荡惟有中国一枝独秀那种闭关自守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2007年,中国与欧盟、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562美元和3021亿美元。目前主要国际组织和国际权威预测机构都认为,2008年欧盟和美国经济增长将会出现下降,必然对中国外贸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中国出口放缓恐难避免。特别是目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相当明显的走缓迹象,2008年之后,美国经济很可能会进一步走缓甚至进入衰退。前不久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美国经济普遍存在着一种悲观的情绪——人们对美国经济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话,那不同在于“悲观”或者“非常悲观”。虽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本身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调整过程,但必然会对中国带来一定的冲击,致使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中国内需虽然会有所扩大,但内需能否取代外贸,成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现在还难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二是中国经济有其自身发展周期,正进入进一步调整年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有两次,第一次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即1992年到1996年,第二次是就是从2003年到2007年。就国际资料分析,很少有国家能够保持连续5年以上两位数的增长,曾经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日本,只有一次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在1966年到1970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第五年的时候已经达到峰值。从数据上判断,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了11.4%,有可能是这轮(2003年至2007年)经济增长的峰值。自2008年以后,有可能进入调整的年份。此外,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有利与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有可能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下滑,但这种下滑,与奥运经济无关,只能看做是一种巧合,是受中国经济内在因素所支配。
四、居民心理预期变化对中国经济有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经济学愈来愈考虑居民心理预期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升了中国居民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就是奥运会会极大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奥运筹办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不会实行打压政策。在这种心理预期下,很多中国居民将资金投入到股市、房地产或基金等领域,从而推动了股价、房地产以及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目前中国的资产价格过高,各种各样的指标均显示当前资产价格已经与基本面相距甚远。虚高的资产价格,绝大部分是由心理预期所支撑,实际上,这种心理预期本身并不准确,奥运会后,也有可能等不到奥运会结束,这种预期就会消失,就有可能使得由预期支撑的资产价格急剧下降,包括股市、基金等,进而引发消费萎缩、企业上市融资困难等现象,并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居民心理预期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是政府部门需要把握的。
(作者为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