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建标志城,十几个村庄将要搬迁,当地政府已经发出通告,严禁村民未经批准私下建房子。 |
3月1日,山东省有关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要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并悬赏890万元在全球征集建设方案。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并在接下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争相讨论的一个话题,质疑之声一度非常激昂,至今仍然不绝于耳。
那么,这个项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如果要建,它会建成什么样子?巨额的投资能否收回?针对这些疑问,本报记者日前前往山东济宁、曲阜展开实地调查。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窦丰昌
虽然曲阜的知名度比济宁大很多,但曲阜只是济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两个城市距离很近,只有40公里左右。
3月12日,本报记者到达曲阜,恰逢植树节,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亲自带领2000余名干部群众在九龙山搞了一个规模浩大的植树活动,活动名为“情系文化标志城绿化美化九龙山”。
记者了解到,3月22日,当地还要在九龙山搞一个规模更大的植树活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要亲自出席。记者在济宁采访时,标志城筹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跟一家学校的领导打电话,落实参加22日活动的小学生的情况。
疑问一:
为什么选址九龙山? 九龙山就是拟议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地,从曲阜开车南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九龙山,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不过10公里。
依据标志城筹备办公室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区域为孔孟故里,即山东省济宁市孔子故里曲阜与孟子故里邹城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至曲阜北外环路,东至京沪高速铁路,南至邹城南外环路,西至曲阜与邹城西外环路,面积300平方公里。
以上为全部建设控制区,其主建区则限于曲阜与邹城之间的九龙山区,北至日东高速公路,东至京福高速公路,南至邹城北外环路,西至104国道。
九龙山位于两城之间,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龙头在南,龙尾在北,山体呈弯曲状,九个山头蜿蜒连接在一起,如蛟龙平卧阔野,威严而壮观,成天然龙脉架构,故称九龙山。
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九龙山是块十足的风水宝地,它东高西低,主峰海拔215.4米。东侧有凤凰山和卧虎山;西侧有玉皇山、马鞍山和锦堂山;南面2.5公里处有朱雀山,突兀独立,恰似龙珠,与九龙山呈南北呼应之势;北面有桃花山,桃花漫山遍野。
此地自古出圣贤,东面是孔子出生地尼山,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凫村,北面是黄帝纪念地旧县。居住在九龙山下武家村的60岁的老岳对记者说,山上有9个汉代墓葬,还有明代朱元璋一个儿子的墓地,如果不是风水宝地,能有这么多人把墓地选在这里吗?
疑问二:
项目为什么要上马? 然而,现在的最大争议不在于这个地方是否合适,而是这个项目本身是否应该上马。因此,无论是山东省的规划建设办公室还是济宁市的筹备办公室,都费劲地向记者论证这个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济宁市标志城筹备办宣传处处长张爱民认为,孔孟故里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这里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五大圣人诞生地,因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稠密和最领先的地区,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实际上,孔子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位。联合国总部大厅里醒目地写着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复旦大学所做的战略方案认为,建国半个多世纪来,百废俱兴,但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中国历代都重视“兴礼作乐”的功能,不少礼仪得以长期延续,不断更新,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维系世道人心,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方案进而认为,礼仪的制定和推广,重大仪式和典礼的举行,以及这些礼仪的示范作用,应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权威,必须得到行政权力的保证。
目前全国各地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已经不少,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举办过国家级的祭典,也没有制定过相应的礼仪,更没有一个专用的场所。现有的各种祭祀活动显得相对分散,且在地方之间跟进效仿,反而可能耗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资源。
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院长,今年1月曾参加标志城专家论证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文化的表达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虽然仅仅依靠一座或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不可能真正起到文化标志或文化圣地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标志城不需要标志性的建筑,相反,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形象突出、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将产生一种不可替代的震撼力。
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选择适当的地点,建成一系列建筑物和设施,其中包括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和魅力的标志性建筑,用于集中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供公众瞻仰、参观和学习,举办全国性的或国家级的重大典礼、仪式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活动,并得到法律保证。
基于如上考虑,复旦方案建议,为充分体现标志城的标志性和权威性,标志城的建造必须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决议予以确定,由国家主席发布命令,由国务院实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纳入政府预算,以确保其唯一性和权威性。
延伸阅读:中华文化标志城该不该建 规划者称是不得已办法
百名委员联名吁请重新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
山东300亿打造中华文化标志城 被指无必要(图)
|
正方
| |
反方 |
应该,应有个核心标志城来加强文化的物质性体现,这样应该也可以加强文化凝聚力,其他地方的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辅助,共同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
不应该,中国文化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孔子作为山东人的骄傲,更值得去花大力气为教育做出投入,而不是用钱去出名,中华文化不是能用一座建筑就可以代替的。 | | |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