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铁定喝上西江水
西江引水工程获许可证,将在年内动工,预计2010年6月完成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自去年开始进行西江引水工程。从西江引入符合国家标准的源水(不低于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不仅能使江村、石门等多个水厂获得足够的优质地表水,还能使广州水源地形成东、南、西、西北“四足鼎立”格局,大幅度提高广州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本报讯(记者/刘静通讯员/吕宁)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即将来临之际,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邀请供水企业负责人和高校专家,就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解读和讨论。为了配合新标准的实施,广州市一些旧水厂管网及水源地的升级改造也正在展开。笔者昨日从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袁永钦处证实,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西江引水工程取水许可证已经拿到,相关工作正在按步骤进行。
每年投1.5亿改造管网
对照新《标准》要求,目前广州的七大水厂是否都能达标?部分不达标的水厂将如何实施升级改造?袁永钦表示,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公司+水厂+生产班组”三级水质检测体系,每个水厂都有化验室,每月进行2—4次水质检测,此外,取水、制水、输水全流程共设有476个监测点,对8—10个常规项目实行在线监测。去年,七大水厂水质检测项目、频率、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综合合格率为99.85%。
据了解,作为全国最先进的水厂之一,南洲水厂从设计之初就按照国际标准来建设,供应大学城、珠江新城以及海珠、越秀、天河部分地区,至去年底服务人口已有214万。可惜的是,虽然南洲水厂的出厂水质达到直接饮用的要求,但由于管网材料、管道设计和建造等的限制,输送到用户家中的水已经不能直饮了。为此,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计划每年投1.5亿用于管网改造,去年已经完成改造项目114项,管网总长32公里。另外投资400多万元与市科技局共同建设输配水管网保障系统。此外,其他一些水厂则要进行相应的升级技术改造,才能确保完全达标。
水源地“三足”变“四足”
为保证广州多个水厂获得足够的优质地表源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自去年开始进行西江引水工程。袁永钦昨日表示,目前取水许可证已经拿到,有关招标等前期工程也正在按步骤进行。根据计划,西江引水工程将在今年内动工,预计2010年6月完成,建成后日取水量将达350万吨,主要供应广州西北部、东部的几大水厂,预计至少可供应300万人饮用。
袁永钦介绍,广州供水水源主要有西北部的珠江西航道、东部的东江北干流和南部的顺德水道。而市区现有的7座供水厂中,江村、石门、西村、石溪等4座水厂水源水质长期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极大影响了中心市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这些水厂的供水对象主要是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部分)和白云区(部分)约26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水及工业、商业用水,供水量约占市区总供水量的1/3。从西江引入符合国家标准的源水(不低于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不仅能使江村、石门等多个水厂获得足够的优质地表水,还能使广州水源地形成东、南、西、西北“四足鼎立”格局,大幅度提高广州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根据相关招标信息,西江引水将分三个标段:在佛山市三水区西江(下陈村)取水,然后经过佛山市三水区最东端与南海区狮山镇交界处(初步拟定);从佛山市三水区(管线)最东端与南海区狮山镇交界处到广州市白云区鸦岗泵站(拟定)进水总管;从广州市白云区鸦岗泵站(拟定)进水总管分别到广州市西村、石门、江村三个受水点。
解读
饮用水标准新增71项指标
广东争取在2010年提前全部达标
按照国家要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但广东省从今年起已对非常规指标实施情况进行通报,争取在2010年提前全部达标。
《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省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甘日华介绍,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重点已经从简单污染物的控制转向一些复杂有机污染物的控制,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相比1985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5项),新《标准》的主要变化有: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修订了大肠菌群指标;毒理指标由15项增至74项,修订了砷、镉、铅等重要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其中耗氧量、氨氮两项为首次列入;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
新《标准》不仅对出厂水水质提出了要求,更涵盖从水源到用户终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等。“其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水质达标产生影响,因此实施新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靠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就能实现的。”有关专家说。
忧虑
监测仪器昂贵小水厂难负担
广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处长叶兆怡介绍,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欠缺严重限制着新《标准》实施的步伐。去年该部门调查了省内510多家水厂,其中290家市政水厂情况相对较好,另外211家自建水厂则不尽如人意,不少小水厂自身运转都已经很吃力,如果再自行购买新的检测仪器,无疑是陷入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也表示,有些检测仪器非常昂贵,动辄数百万元一台,这对于珠三角以外的一些水厂尤其是私营小水厂而言,也许是一笔不堪重负的投入。因此他们建议,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应当资源共享,即小水厂定期将水样拿到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