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寨遗址出土罕见人面彩陶
本报讯 (记者 赵争耀)杨官寨遗址是一处渭河中下游超大型聚落遗址,为配合泾河工业园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遗迹。尤其令考古工作者兴奋的是,在其中一处壕沟内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人面彩陶。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北岸开阔的一级台地上,地处关中腹地的泾、渭两河交汇之处,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主要是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是仰韶时期一处特大型聚落遗址。2004年5月因泾渭产业园修建北区二号路始发现该遗址。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在配合基本建设的基础上,从2004年6月开始发掘清理至今,共发掘面积约14980平方米,清理灰坑837个,房址38个,瓮棺31个,窑址13个,晚期墓葬45座,出土器物约600余件,已修复约480余件。其中一处壕沟内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人面彩陶,彩陶侧面为人面形,眉目、口鼻等刻画生动传神,彩陶色泽饱满。通过大面积发掘清理,大量珍贵文物资料的出土以及重要遗迹的发现,使考古研究人员对杨官寨遗址的文化内涵和聚落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介绍,杨官寨遗址包含两期大型史前聚落,早期为庙底沟文化,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北部;晚期为半坡晚期遗存,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南部。两期遗存与关中地区其他遗址同类遗存的文化面貌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同时也有一些自身特色。在遗址北部发现的早期壕沟G1、G8,遗址中部发现的G7,以及遗址南部成排分布的晚期房址和窑洞式建筑和制陶区,都是此次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和收获。目前,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但其聚落布局已逐渐明晰:其外围为一大型环壕,壕内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800米,居住区位于壕内中部,制陶区位于壕内南部。
有关专家表示,杨官寨遗址是继半坡、姜寨等之后对关中地区新石器遗址的又一次大面积揭露,它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文化序列,同时对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泾渭流域史前考古文化、聚落形态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