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路甬祥谈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科学发展是必然要求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专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昨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在今天上午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措施与进展”单元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是中国和谐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以下是发言实录: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发展论坛上作这个发言。正如主席所说,我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对经济不太懂,所以讲得不适当的地方也请各位批评。

  科学发展是中国和谐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当然也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必由之路。我以为科学发展必须要不断地认识规律,而且遵循规律,必须要开放合作,同时也要坚持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另外,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全球的视野,同时要前瞻未来,不光看20年,我认为环境问题要看半个世纪。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对世界来说是如此,对中国也是如此。因为工业革命到现在250年,大体上只有十亿不到人口进入了发达的工业化程度水平,但是如果展望未来五十年,将会有二十亿三十亿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大变革。当然会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但必然对全球的资源、环境和整体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有限的自然资源难以满足人口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比如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并不很好,尤其是按人均来说,有的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来说,世界原油价格、金矿价格,还有粮食价格都大幅度上升。据经济学家估计,涨势还会继续。

  中国的土地面积不小,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有相当部分的面积是干旱的,或者是高寒的,或者严重水土流失的,不适宜耕种,也不适宜人类的居住。中国人均能耗现在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还不敌美国的四分之一,排放总量已经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万元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三倍,比较其他先进国家来看,差距还更大。中国生态环境只能说近年来,局部有一些改善,但面临的压力很大。人口健康和老龄化也面临新的挑战,据2003年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已经到10%。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从关注量的增长转变于关注质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优化步伐,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实现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相互协调,逐步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根据法律政策规范的引导,技术管理的创新,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的步伐,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要利用好现在18亿亩有限的耕地,因为耕地的增长是困难的,满足十几亿人口食物的需要,现在是13亿人口,大概到2035年左右,可能会上升到14.5亿,或者是15亿左右的峰值。同时我们考虑未来人口的增长,现在粮食产量还必须要准备有20%的增产能力。而且未来的农业不光要为人口提供粮食,还要为未来的能源、生物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必须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建设,现在有75%的淡水还是用于农耕,发展优质、高产、抗热的品性,致力于改良土壤,科学思维,节能减排的农肥,发展生物方法来防止病虫害、发展低毒的、无毒的农药,这些都需要科技创新,我们要创新现代生物技术,有选择的发展生物能力,不应该跟粮食来争地、争水。开拓生物多样性资源,发展生物反应器、细胞工厂,发展高质化的农业和生物产业。

  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我们要努力的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一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发展绿色制造,提升重大装备制造的关键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能力和重大装备的系统建设能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培育跨国经营的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创造国际著名的制造品牌,培育具有创新和竞争活力的中小制造企业群落,形成若干国际著名的有竞争力的具有特色的制造产业的集聚区。

  我们要关注发展纳米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发展工业设计、先进物流、全球制造和增值服务等现代服务的全球支撑体系。当然有许多要通过国际合作才可以实现。建立与先进制造相关的共性基础教育和语言元件共性创造基地,为先进制造提供共性技术的支撑。我们要发展节能环保可循环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要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制造技术的创新体系,完善促进制造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和进出口政策体系。同时,制造业需要有创新人才的支撑。

  我们要改革工程教育,培养能够承担起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重任的创新人才和产业队伍。优化结构是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要着力发展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近20年,中国人均排放尽管程度比较低,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反映出中国重要经济正处工业化初期,中国制造产业仍然占主体。另外一方面,反映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减排任务紧迫,挑战严峻。中国每万元的GDP能耗是世界平均的三倍左右,是美国的四倍,与法国和日本相比,这个比例会更高。

  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引进先进节能技术,消化、吸收、自主技术创新,同时通过法律政策引导与管理的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提高效率,促使中国单位GDP能耗和排放逐步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我认为这要制定一个战略路线图。比如说,2020年,我们要到达什么水平,2030年或者2035年要达到什么水平。到2050年,我们要进入世界节能减排先进行列。

  而且从人类利用能源历史演进来看,发展清洁、安全可再生能源和其它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是中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调整能源结构方面的政策,制定能源发展的战略路线图,继续坚持节能优先,继续推进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得205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比重分别能达到25―30%和20―25%,其中包括水能在内,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降低50%。我以为,这个目标是应该而且也可能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大对煤的清洁多炼开采,先进的核能技术创新的战略投资,并且加强国际能源减排方面的合作。

  除能源以外,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充分重视,并付诸实施的一项战略目标。我们要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来创新成矿理论和拓矿的重点关注,生物矿和近海未探明的地质构造和地域的开采、探采工作,大幅度提高资源采出率,中国的油田资源一般还停留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先进的油田采出率已经达到80%。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首先加强水权的管理和水资源的节约、可持续利用,保护应用水资源,发展清洁、安全的应用水技术,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海水淡化和水循环技术。我认为最后一条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又把它和海水淡化技术联系起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虽然是稀缺的,但是海水资源并不稀缺,而且它还可以循环利用。创造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同时还要持续利用好国际、国内的良种资源。

  我们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建设依靠先进摇杆、信息和理化技术建设水、大气、土壤污染的实时监控体系,促进数据的共享,增加研发的投入,提高对生态环境科学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生态环境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重点关注人口经济活动的密集区,比如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群及大海、大江流域,还有西部的生态脆弱区、农业的主产区、海岸地带和绳梯环境的变化检测和修复技术的发展。

  建立从环境监控网络实验研究和野外台站建设、区域一体检测修复创新体系,为国家的生态环境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学的支撑。我们要遵循联合国《环境宣传》和《京都议定书》协定的经济有差别的原则,积极应对和公平的承担应对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法律政策、体系与投入机制,强化政府、企业、社会法人和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信息产业是一个未来领头的产业。ICT技术以及它的应用将继续迅猛的发展。信息产业仍然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产业,而且是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主要的推动力和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全球化的经济重要支柱和公共平台。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过去30年,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和网络的市场。据去年年底统计,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四亿多户,上网的电脑已经超过了1.2亿万部,所以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和网络市场。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信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创造核心的知识产权,实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全面升级,发挥我国全面开放巨大而多样需求和宏大人才队伍的优势,加速发展成为一个信息产业强国和软件产业强国无。加快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发挥发展依靠知识创新和先进网络的现代增值服务业。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美国和印度借鉴和学习。完善有利的信息产业发展的信息社会建设和有关法律政策体系和网络文化建设。网络要平衡安全和效率的问题。创新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还要努力加强高技术前沿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的产业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前沿,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世界各国都将发展高技术这个产业,视为国家创新的战略的核心。除了前面提到的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学技术、先进能源以外,一般也讲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微纳技术与系统虚拟技术等高技术。高技术以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赢得全球竞争优势和保证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跨学科技术与高技术前沿态势的融合,采用重大项目导向,在战略目标引领下,与择优相结合这样一个组织的原则时时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创新和规模化的创新体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很难买来的,要牢记邓小平先生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高技术不能光以论文和获奖来衡量它的成功。

  民以食为天,我们要努力发展食品安全、营养科学、卫生防御、医药技术,为十几亿人民健康提供服务。改革开放30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人口健康有很大的改善,但也面临着传统和新生传染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挑战,为13亿人口提供公平的、普惠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医疗保健工作的关口前移,加强我国公共卫生、营养科学、心理科学、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防御免疫研究和社会的公共服务创新。

  中国要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加强医药技术的自主创新,为13亿人口提供先进的、公平的、普惠的、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扶持方面、产学研结合方面走一条新的道路。改变当前高档医疗、诊断监护仪器、创新药物过度依赖器材的局面,否则低收入群体很难享受得起,为医疗保健服务公平提供技术支撑和可靠的共享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

  最后我还要强调加强基础前沿研究,这里我并不单独强调基础研究。因为从目前研究来看,基础跟高技术的前沿探索已经逐的融合为一体,为持续创新,积聚基础和后劲。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才可以集聚深厚的知识、技术和人才基础,才可以为创新提供持续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够引领未来的发展,应该加强对纳米、营养与代谢组织、基因组织、干细胞学、生物信息、生物多样性与仿生学、脑神经学、化学生物学、光化学,对高效的太阳能转化和高效的太阳能转化与化学组成关系非常密切。

  信息运筹控制与智能科学、复杂系统科学等交叉与前沿领域的支持。当然,基础与前沿主要还是要政府支持,引领未来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总结历史经验所做出的科学结论,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来支撑科学发展是我们科技界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