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恺
近日,素有“语文狂人”之称的中学特级教师王泽钊曾对媒体说,《三国演义》根本就算不上文学,其思想性也无可称道!他对这部作品的名著地位很不感冒,表示不希望学生读《三国演义》,称《三国演义》就是“杀人演义”,是残忍的血腥谋斗,是数代人“集体创作”的产品,是陋巷中顽劣小儿喜欢听的故事,被荒谬地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实在令人费解。
对于王老师的高论,许多人也同样不怎么感冒,指责其言论过激,不经思考,就下定论。更有人怀疑他到底读没读过《三国演义》,即便读过,究竟读懂了没有?并举出该书既有思想性也有文学性的证据。我不想参与这种论争,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为何要这样讲?我不能说学术界的人全都是废物点心,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全都是错误的。多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几句话就一笔勾销了,似有不妥。再者说,任何作品都会有局限和瑕疵,求全责备,仿佛不太讲究。
对于这场争议,我最想说的话是,稍有一点儿文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无论古今中外,哪一部作品是否能够被列为名著,并不是专家或者行政长官说了算的。那么说话算数的人又是谁呢?自然是读者和受众。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首先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哪一个时代,都有优秀作品。以我看来,此时代的优秀作品,并不等于彼时代的优秀作品。假使有部作品能够超越时空,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乃至一千年之后,仍被大量的人群阅读,并从中受益,你说它不是名著,行吗?
至于王老师所说的,学生们该不该读这部作品,或者是否进入中小学课本,那是另外的问题,不能与《三国演义》到底是不是名著掺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