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尼人排队买豆饼 |
| |
豆饼成品 |
印尼人没豆饼吃饭不香
环球时报驻印尼特派记者 孙天仁
“我们这个‘丹贝之国’怎么了?”印尼媒体近来发出这样的感叹。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上大豆价格飞涨,豆制品消费大国印尼快撑不住了。大豆加工商罢工抵制高价,一度造成老百姓吃不到传统食品———大豆丹贝。近日,记者在雅加达一家餐馆想多点些丹贝品尝,但被服务员告知:丹贝紧俏,每人限量两块。这也引发了记者对印尼丹贝的兴趣。
被称为“万能食材”
丹贝又叫“豆发”,据说是几百年前由爪哇人发明的。其做法并不复杂,先把黄豆去皮煮熟,再接种真菌进行发酵,做出来的成品是黄色的饼状物,能看到清楚的黄豆纹路。印尼人就把这种豆饼叫做“丹贝”。记者买过一块丹贝,和豆腐的价钱差不多,回家切成薄片后用中火炸,乳酪一样的酸臭味就出来了。到了两面微黄的时候,浇点酱油,撒点糖,吃起来有点淡淡的香味。
这种被称为“丹贝”的豆饼是印尼人的“万能食材”。当地人把它既当主食又当点心,而且还是“肉类替代品”,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印尼常年闷热,食品很难长期保存,油炸过的丹贝倒是可以储藏几个月也不会变质。
丹贝救过二战盟军
印尼朋友对记者说,别看食用大豆容易腹泻,丹贝却正好相反,不仅易消化,还能抑制痢疾这类肠胃病。印尼历史上流传着一个“丹贝救人”的故事。二战期间,日军占领爪哇岛并把俘虏的盟军士兵关进集中营。这些来自荷兰、英国的战俘由于患有严重的痢疾,几乎滴水不沾,无法消化食物。最后,监狱外面善良的爪哇人偷偷给他们送来丹贝。吃了易消化、有营养的丹贝后,士兵终于得救。善良的爪哇人因此被称为“丹贝恩人”。
印尼科学家专门对丹贝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每人每天吃166克丹贝,可以满足人体所需62%的蛋白质、35%的维生素B2和46%的铜元素”。当地人干脆把“每天吃苹果,医生不找我”这句西方谚语改成“每天吃丹贝,健康又美味”。
印尼富人偷偷吃丹贝
印尼人的餐桌上离不开丹贝,正如《雅加达邮报》文章所说,丹贝是印尼几百年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让买不起肉和鱼的穷人也能吃到足够的蛋白质。可以说,丹贝养活了几百万印尼穷人。不过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曾说过:“不要把我们说成‘丹贝之国’”。据说是因为外界会认为印尼很穷,而这是很没面子的事。尽管如此,上层社会的富人参加完各种盛宴之后,也会关起门来,让自己的厨师做丹贝吃。苏加诺本人就很爱吃丹贝,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托也是一样。有人说,苏哈托之所以能活到86岁,可能就和长期食用丹贝有关。苏哈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下令修建了印尼最大的丹贝加工厂,同时设立研究所,希望在满足国人需求的同时,也把丹贝推向世界。
据说,身在国外的印尼人对家乡的丹贝很怀念,为了吃上丹贝,不惜长途跋涉到处寻找。比如在欧洲的印尼人就会去荷兰吃,因为荷兰有很多印尼食品店可以买到丹贝。如今,大豆丹贝已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大众食品,就连美国人和欧洲人,对这种“万能食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