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在谈到我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发展时,肯定了电力工业发展的成就。他以发电装机增长为例指出,到去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7亿千瓦,相当于英、法、德、意、日五个国家发电装机的总和。
诚如李德水所言,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从2002年的3.53亿千瓦连续跨跃4、5、6、7亿四大台阶,截至2007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已经达到7.13亿千瓦,翻了一番还要多,并且先进机组较多,成就有目共睹。
但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而不是支柱产业,电力发展以适度超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宜,而不能不顾一切地做大。
电力应该按科学发展的电量需求发展,不能按过去那样大量发展高耗能产业的畸形需求。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地方发电集团都把做大作为第一要务,但如果把公用事业、基础产业当作支柱产业盲目发展是很危险的。
目前,电力投资严重过热,电力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然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包括国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地方发电集团都提出了很高的发展目标,由于缺乏资源、环境、运力支撑,很多发展项目是不切合实际的。
电力装机结构也在恶化。到2007年底,全国火力发电装机达5.54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7.73%,比2002年的2.642亿千瓦增长一倍还要多,火力发电比例明显过高,已经超出了资源支撑和环境承载能力。
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是富煤、少气、贫油。但“富煤”仅是相对而言,我国约有1886亿吨的煤炭可采储量,200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是10亿吨,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5.23亿吨,7年时间增加产量近16亿吨,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是相背离的。如果以这样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煤炭资源将很快枯竭。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的煤炭紧张已经为火电机组的盲目发展敲响了警钟。以目前的电力结构看,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并没有改变,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已经成为电力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仍然要保持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电力发展的规模一要统筹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约束;二要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需求侧管理实施使得能源消耗降低,而不是单纯以经济增长简单地推算电力需求。
首先,要考虑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
国土资源部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有1886亿吨的煤炭可采储量,每年消耗18亿吨,能用100年,但按照目前的消耗进度,30年也保证不了。笔者早就提出,能源消费不能背离国情,这个国情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看起来很大的储量,除以13亿就是极度短缺。老百姓有句话,穿衣吃饭量家当,不看我们的家底,盲目发展肯定不行,1886亿吨的煤炭可采储量那经得起7年增产17亿吨这样折腾。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子孙怎么办?
以目前的情况看,以煤为主体的电力产业结构越来越难以支撑,从环境容量看,由于大量使用石化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污染物,环境容量越来越难以支撑,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过12年,中国的煤炭产量要达到40亿吨,不要说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产能,即使有,也是极大的灾难,到时候中国将被煤工业污染得没有一片净土。
第二,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搞电力规划。
究竟是什么导致2002年严重缺电,至今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搞明白。说是中国三年不上常规火电发展慢了,经济增长太快了,可这种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在2002年左右,违背科学发展观,大量上许多国家50年代就已经停止生产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造成电力需求的暴发式增长,笔者曾写过一篇《是谁拉紧了电力紧张之弦》,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下一步的电力规划,绝对不能按“十五”的电力需求速度来测算,而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后,电力需求增速放慢的趋势来测算,否则,这个规划,不仅违背科学发展观,也会造成极大的偏差,导致大量设备闲置和银行严重的金融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装机容量为英、法、德、意、日五个国家发电装机的总和,这不值得骄傲。要知道,我国的经济总量目前与德国也就是不相上下,但我们的装机容量是德国的近10倍。在国际分工中,我国产业结构中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很低,企业盈利能力差,员工收入低,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同行又缺乏协作、过剩后竞相压价,价格暴跌,消耗着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污染着环境,却没有赚到钱,这样的路子还能再走吗?
第三,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能源消费增长。
很多人一说经济增长就要带来能源消费的增长,这是完全错误的!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丹麦以农业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1973年的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调整其能源战略,尤其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方面对工业耗电、耗能效率提出限制和高效利用率指标,一方面通过立法、限制以及提高技术等方式,提高电厂的能源使用率。30年来,丹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工业化程度上升到90%,人均GDP增长50%,石油消耗量却降低50%,丹麦从能源进口国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大国。
美国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能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消费环节上,美国极为重视生产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美国2000年人均GDP比1973年增长了74%,而能源消费并没有增长。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需要新增发电装机4亿千瓦,但美国计划采用需求侧管理,预计可以减少2.6亿千瓦装机,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启示。
在未来电力规划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需求侧管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有巨大的节能潜力,目前,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每万美元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加强需求侧管理能相当于建设几亿千瓦的装机。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全面综合统筹考虑电力发展问题,改变目前火电一家独大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给予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更大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将推进需求侧管理作为国家行动,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否则,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我们也无法向后代子孙交待。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