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四梁八柱”撑起中国医保“大厦”
■本报记者 崔克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首要的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在这里,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医改方案的‘一个大厦'、‘四梁八柱’。‘一个大厦’是指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四梁’是指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了支撑这四个体系,我们有‘八根柱子’,包括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
3月23日下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卫生部长陈竺用生动的语言向中外嘉宾形象地阐释了万众关注的中国医改方案的主要内容。这段话的不同凡响和可圈可点之处在于,这是陈竺作为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产生的新一届政府卫生部长首次在大型场合公开亮相时的悦耳之言。
其实,此次作为新一届中央政府成员携带公众期待的丰富信息首次亮相,并非陈竺大规模吸引国人眼球的第一次。早在2007年6月29日,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29年来首次获任政府部长的无党派人士而聚集了无数的闪光灯。那一次的任命还使他成为继当时的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后第二位担任政府部长的非中共人士。
这位保持无党派身份的部长获任9个月以来的履职表现究竟如何呢?从某种角度说,他等于是以此份经过他的团队深入调研和精心绘制的医改方案,在此次发展论坛上公开向国人做出汇报,以静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臧否。
陈竺在发言中表示,经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到2020年,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成“一个大厦”“四梁八柱”的构筑。
他强调,为达此目标,要从六个方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来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力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预算管理。
三是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
五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完善药品储备,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吸收。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定向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陈竺由科学家而从政,成为政府部长;但大家或许并不全知悉的是,从插队知青成长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也是陈竺传奇经历的重要部分。自1970年4月起,16岁的陈竺曾在江西省信丰县和横峰县当了5年多知青。期间,他凭着自学的医学知识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并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推荐到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念书。此后,他走上了在国内外辗转求学、治学,一直到从政的成功之路。
正是5年多知青的经历,使他对社会底层弱势人群的生活和期冀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使施政向普通群众、弱势群体倾斜成为他情感和理性交织的自觉选择。此次论坛上,在回答国外专家的现场提问时,陈竺明确表示:农民工所在城市应该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尤其是急诊。他认为,首先,雇主(用人单位)应该为他们作出医疗保险的某种安排。其次,城市里面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些惠民医院,主要是为这些流动人口服务的。大型医疗机构在遇到农民工急诊的时候,也应该想办法给予资助。第三,公共财政应该对农民工就医问题有所考虑。
相关新闻:卫生部长陈竺:应允许营利性资金进入医疗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