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即将开始在全球传递,身残志坚的前国家体操队队员桑兰,将第二次以火炬手的身份举起奥运火炬。这一次,桑兰希望自己能将火炬举过头顶,而不仅仅是举起火炬,为此,她已经开始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
今天下午两点,当记者应约来到桑兰的住处时,她还在吃午饭。由于上午的康复锻炼耽误了时间,桑兰的午饭不得不推迟。
桑兰的心愿是,在这次传递火炬时,不再是像上次传递雅典奥运会火炬时那样只是把火炬举起,她希望像每一个火炬手那样,高高地把火炬举过自己的头顶。
桑兰的心愿对于普通火炬手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一位高位瘫痪的残疾人来说,却绝非易事。桑兰的手指没有任何力量,她举起火炬只能依靠手臂和手腕的支撑。桑兰记得,在2004年传递圣火时,她在费力地举起火炬的那一刻,火焰吹到了头发上,在接下来的200米传递路程中,桑兰为了固定住火炬不倒,手指被火炬烫伤。
这些经历令人同情,但对于桑兰来说,她认为这是自己为完成梦想应付出的努力,“没有什么梦想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实现,对于我来说,举起火炬当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容易。”
在几天前,当得知自己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首批火炬手之后,桑兰开始了新一轮的康复计划,主要就是增强体力和上肢力量。同时,桑兰委托火炬制作单位为她在火炬上定做一个附加装置,以便于她在手持火炬时,更容易控制火炬。
“这一次,我一定要把火炬举过头顶。”桑兰说。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桑兰所要付出的努力却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由于行动不便,普通人花10分钟完成的事情我要1个小时才能做完”,桑兰介绍,每天训练时间总计两个小时左右,但用于换衣服、洗澡、上厕所的时间就要几个小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怎样的努力,你最后就能有怎样的收获。我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这样鼓励人们去做、去努力。”桑兰说。
自1998年在美国比赛时脊椎受伤以来,桑兰在轮椅上度过了10年,但她从未动摇过要活得精彩的信念。
她先后读了大学,并出任电视台、网站的主持人和特约记者。在工作岗位上,桑兰同样以“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信念要求自己。
2007年8月,在作为特约记者采访“好运北京”赛艇比赛时,为了从赛艇队多了解一些信息,桑兰在阳光下暴晒了两个小时而晕倒,最后被送上了120救护车。
现在回想起来,桑兰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她说:“我想当一个好记者,就要勤学好问。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努力的过程有多么辛苦,而是自己在努力付出中得到了提高。”
自从瘫痪以来,桑兰把每一个康复中、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困难都看作是一个挑战,并去尽力战胜它。有些挑战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也因此有人劝她放弃。但在桑兰看来,这些挑战与她当运动员时的艰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想要收获就要付出,这是运动生涯带给我的感悟。”桑兰说,“我想,奥林匹克精神所传递的也是这样一种理念,人人参与,重在过程,结果如何反倒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照片:桑兰 李琳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