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连日来,临猗县王景村村民孟宪龙忙着招揽自己的网络工程业务。提起自己靠在外打工而成为村里“冒尖户”的创业事迹时,孟宪龙激动地说:“没有阳光工程,我在运城就站不住脚,也不可能承揽网络工程!”
孟宪龙今年46岁,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跑过西安,到过上海,搞过建筑,进过工厂,由于没有技术,只能打杂工干小工,下的大苦,挣的小钱。
一晃10多年过去,只赚回个全家温饱,回村走在巷里心中不是个味。
2005年春,他在运城市电信公司打工铺设光缆,碰上市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招生,便去报了名。学校不但接收了他,还按有关规定免收了1000多元学杂费。在培训班里,他系统学习了电脑维修、网络开发等,以合格的成绩领到学校颁发的结业证和等级证。
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身手就不凡了。刚出培训班,孟宪龙就投标承包了市金融系统一项网络开发工程,招收了10多名工人,苦干一个月,啃下了这块高科技硬骨头。这一项工程的纯收入,等于他过去8年打工的总和。从此,他艺高胆大,相继在运城电脑城开办了专卖店,成立了网络开发有限公司,经济收入成了“秘密”。
村民们从孟宪龙在城市里购买了住宅楼,用上了高级私家车,穿上了西服,都打心眼里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儿。孟宪龙呢,感激党的阳光工程好政策,不忘回报社会,多次免费招收农村青年培训就业。他向大伙坦言:“双手掌握了技术,才能创出高效益。”
穆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