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公益评论
教育公平、职业教育为何仍是今年教育工作重点
时间:2008年03月25日10:36 我来说两句

  本文系新华社高管信息供新华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新华网北京电(记者张亚东)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教育公平、职业教育仍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不公现象仍较突出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如期完成。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2万多所农村中小学改造危房、建设7000多所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已覆盖36万所农村中小学,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此项支出从2006年20.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8亿元,高校资助面超过20%,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面超过90%,资助标准大幅度提高。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已经取得良好进展。但另一方面,教育不公现象仍广泛存在,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教育不公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差别明显。以2006年为例,该年度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633.51元。北京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达5401.01元,而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只有1264.00元,河南省更是以平均948.57元水平排在全国最后。从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来看,北京接近河南的6倍。

  从生均公用经费来看,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270.94元,上海市达2308.80元,北京为1619.42元。水平较低的山东省、安徽省,分别为136.21元和102.38元。上海为安徽的21倍;北京为山东的12倍。

  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巨大的地区差别导致教育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别也非常醒目。在一些西部地区,学生的校舍安全尚不能得到保证,而在北京等地,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设备则早已普及。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投入上一直偏向城市,造成城乡教育失衡严重。就全国情况来看,从2003年至今,农村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6年为例,该年度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633.51元,生均公用经费为270.94元,而农村普通小学这两项支出只有1505.51元、248.53元。该年度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896.56元,生均公用经费为378.42元,而农村普通初中这两项支出只有1717.22元和346.04元。

  第三,学校之间不均衡现象非常突出。新华社记者一年多前在山东、辽宁、北京等地调研时发现,各级政府对各级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政策倾斜使其膨胀发展,造成新一轮差距的扩大。大连一所重点高中招收新生550人,其中自费生100人,每年学费3000元,择校生130人,一次性收择校费3万元,仅此一项就收入420万元。学校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在职老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一身校服千余元。而在相邻不远的一所普通高中,连买大屏幕的一两万元都拿不出。

  第四,教育户籍歧视严重,现行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现有的教育投入政策、高考报名制度等都和学生户籍紧密相联,在城市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继续教育难以为继。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流动儿童近2000万人。根据现行的高考报名制度要求,考生只能到户籍所在地报名参考。这一要求基本切断了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继续教育的念想:回原籍读书几无可能,在流入地继续读书,因无法高考也失去意义。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有约一半的来沪农民工子女留沪跟随父母一起经商、帮工,或进入成人中专、技校或其他中等学校就读,另有一半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散落在社会之中,处于就学就业两难境地。

  第五,高招地区录取不公。我国高招实行按省份分配名额、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的录取方式,这种情况造成地区之间高校入学机会的严重不平等。同样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重点大学,在教育大省湖北却只能上一般大学。高招地区录取的不公,是近年来"高考移民"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

  这些教育不公的存在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需要加大力度改变这一局面。温总理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之所以一再提及教育公平问题,其意义正在于此。

  --因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在校生数、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普职比例均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出职业教育已从几年前的发展"谷底",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的发展体制和机制不顺等,仍在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

  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相较于普通教育来说,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购买大量的实训设备,需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然而,我国多年的教育投入结构,并没有显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投入上不仅没有超过普通高中,反而低于普通高中。以2006年为例,该年度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240.96元,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只有2163.69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与此类似,普通高中为449.15元,职业中学为407.28元。

  这样的教育投入结构,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因为缺少投入,无力购买实训设备,职业院校普遍无条件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与普通教育相类似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培养的人才因缺乏动手能力,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意义远不只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本身。在更大的视野上,回应的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看重的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培养人才,应对发展和挑战。

  城镇化对近年来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字表明,截至200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3.9%,按照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的比例计算,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趋势至少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在城镇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吸纳更多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新生劳动力应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以便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中。

  这两大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倚重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而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9.8%,有452万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学生。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这些毕业生只能成为无一技之能的农村新增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多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赖于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尽管较快,但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存在资金投入大、资源损耗大、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分工有关,但更大的原因是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不高。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获得国家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而在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分别是50%以上和30%。相关研究以及市场发展表明,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换代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向节约型、知识密集型转变,除了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外,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是更为迫切,也是更为根本的措施。在现阶段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意义正在于此。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