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然夫妇捡来各式椅子给居民们歇脚 记者 张质 摄 |
感恩二十年 修鞋夫妻成了“活雷锋”
昨日,渝中区双钢路社区评选社区“活雷锋”。民意咨询后,大家一致推选易自然夫妇:“这对夫妻常年热心助人,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
八张凳子十一把伞
“太热了,坐一会儿,歇歇脚。”昨日,中冶赛迪重庆钢铁设计院后三侧门,一名中年妇女正招呼买菜回家的居民歇脚。
中年妇女叫朱淑芬,45岁,在后三侧门当了10年护院。紧挨侧门值班室门外,二三平方米的平台上摆着八张凳子,专供进出居民休息。
八张凳子是朱淑芬和丈夫易自然“捡”的——侧门开在坡上,居民进出费力,“特别是老年人,爬坡上坎需要休息。”夫妇俩便到处收集居民不要的凳子。
“这里有三宝:凳子、雨伞和钟表。”居民王大爷说,擅长修鞋的易自然还会修伞、包等。为给雨天忘带伞的居民提供雨伞,易自然收集废伞回家修理,“现在还有11把”。
值班室的挂钟也是易自然捡来的。“这里离巴蜀中学近,进出的娃儿多,挂钟方便他们看时间。”朱淑芬介绍。
“两口子都是活雷锋。”居民菊婆婆说,朱淑芬夫妇常帮她拎东西、扶她上下梯坎等。
低价修鞋二十余年
52岁的易自然特别喜欢笑,总是边修鞋边招呼过往居民:“曹大爷,到哪里去耍?”“小王,今天休息呀”……
“易师傅修鞋技术好,收费低,热心肠。”该院千余位居民,绝大多数人都认识易自然夫妇。“我们的鞋子全送给他修,放心、便宜。”居民王女士的新包有处断线,易师傅几针就缝好了。王给钱,易师傅有些愠怒:“开玩笑!要啥子钱哟。”
“总是这样,我都不好意思找他了。”王介绍,易师傅经常不收修理费,修鞋费收得也很低,“外面换双鞋底五六元,他只收两元,哪里找得到钱?”
去年物价上涨,很多居民主动要求易自然提高修鞋费,被他拒绝。“他是个奇怪的人。”居民曹国治说,易家夫妇每月收入不足一千元,上有老下有小,他多次要求涨修鞋费,被“碰钉子”。“在这里做了20多年,院里的领导也给我们很多帮助,熟人熟事的,就当给大家服务。”易自然说。
因为感恩所以坚持
易自然夫妇是长寿区新市河石井镇8队人。1984年9月,易自然到钢铁设计院附近院坝靠修鞋谋生。一次,该院一余姓职工来修鞋,不慎将刚领的数百元差旅费洒了一地,竟浑然不觉。易自然大喊数声无果,赶紧把钱捡起来送还给余。几天后,余用红纸写了封感谢信贴在鞋摊附近。
此事在设计院传开,该设计院赵院长特意为易自然在院里找了间小屋修鞋,不收取任何费用。几个月后,赵院长又安排易自然在保卫处上班——周末在财务室守门,每月几百元工资。考虑到易自然夫妇两地分居,又让朱淑芬到院里食堂工作,后来安排她护院,并让夫妇俩住在值班室。
“院里领导对我们太好了。”易自然说,为了感恩,他们愿意全心全意为院里的人服务。“小易为人踏实,为院里人提供了很多方便。”当年的保卫处处长赵宝良说。
“将心比心,别人对我好,我就要加倍对别人好。”易自然说,虽然,目前仍在为每天的柴米油盐发愁、为今后的养老问题担忧,但他们仍要坚持为居民服务。
“易师傅夫妻为居民做了很多实事,配得上‘活雷锋’的称号。”双钢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杜贤利说。
本报渝中社区记者 张水红 实习生 夏飞丽
|